熙宁五年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居生活,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2023-03-19 16:00:12
3188
- 1、曾巩(宋朝):祖籍江西南丰,人生起伏不定,任职中做到了“当官不与命争利”。《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游山记》出自曾巩之手。
- 2、他与王安石年轻时便交好,但为官之后,因政治理念不同,关系日渐尴尬。熙宁二年(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曾巩主动要求离京外放任地方官。他未曾料想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十二年。待到写《局事帖》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
- 3、“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h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女坛以深远的影响。
- 4、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6、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宋)
-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8、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9、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 10、(解析)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苏轼这句评价说的是韩愈,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苏轼韩愈的赞誉,赞扬他发起古文运动,重振文风的历史勋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11、唐宋八大家,是因明代茅坤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得名。
- 12、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财利
-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4、苏辙,字子由,嘉佑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北宋文学家,诗人,官至宰相。宋神宗时,为制置三司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与父亲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苏辙的代表作品《春尽》。
- 15、“唐宋八大家”之首有三种种说法,主要是判断标准不同:
- 16、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 17、第六个是王安石,他是最厉害的一位。王安石官拜宰相,封荆国公,深得宋神宗的器重,是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大干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务院总理,国家改革办主任。另外还有一点,王安石死后,被宋徽宗追封为舒王,这是唐宋八大家中绝无仅有的一例。
- 18、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19、“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 20、▲苏轼《宝月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21、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 2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 2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 24、带一王:指的是王安石。
- 25、由于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朝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兀并称“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6、【唐宋八大家是】我们再看看"一代文宗"的书法水平怎么样?
- 27、曾巩的文章到底怎么样呢?说起来,它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严肃认真,韩愈会写《毛颖传》之类的玩笑文字,苏东坡会写《后赤壁赋》那样的酒后幻觉,但是曾巩绝对不会。他总是板着面孔的,说起话来毫不客气,很讲究,很正经:
- 28、曾巩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人,世人称他为“南丰先生”。他的代表作有《答李沿书》、《与王向书》、《回傅权书》、《赠黎安二生序》等。
29、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30、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
- 31、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黄庭坚: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杨时:今日之祸(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实安石有以启之。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财利
- 32、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 33、在“文垂千载”展区里,有一片特殊的“树林”,这个区域悬垂着漂亮的透明牌子,牌子上写满唐宋诗词。观众可以在这里重温唐宋名篇,也可以拍照留念。
- 34、苏轼: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 35、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6、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 37、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 38、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39、这短短124个字的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
- 40、《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 41、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等作品。
- 42、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 43、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 44、诗文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 45、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等作品。
- 4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47、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
- 48、由于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朝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兀并称“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9、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50、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 51、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勋鹿记,等。
- 52、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 53、▲苏轼《屏事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 54、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 55、唐宋八大家分别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又被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可以概括为“韩柳欧王曾三苏”,因为八大家里面有苏家三父子,分别为苏洵、苏轼和苏辙。
- 56、柳宗元,字厚,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 57、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