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 1、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3、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王诜《蝶恋花》
  • 4、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 5、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 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 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 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9、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潘问奇《金棺峡》
  • 10、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 1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12、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 1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1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 1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17、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 18、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 19、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 2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 2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 2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 2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5、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 2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 27、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 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9、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宿竹阁》
  • 30、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 31、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元结《九疑山图记》
  • 3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33、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3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秦观《好事近·梦中作》
  • 3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 37、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 38、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暮秋山行》
  • 39、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张养浩《双调令》
  • 40、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吴潜《水调歌头·今岁月和桂》
  • 41、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4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 4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 4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 4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 46、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 47、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 4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 4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50、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暮秋山行》
  • 51、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贺铸《江城子》
  • 52、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 53、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 54、诗绛彩娇春,苍筠静锁,掩映夭姿凝露。——曹勋《夹竹桃花·咏题》
  • 5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