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
2023-03-29 21:29:41
4727
- 1、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 2、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 3、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 4、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 5、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 6、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 7、对党和人民要忠,对国家和事业要爱。只要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干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在什么岗位都要尽职尽责。陈金水
8、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华罗庚
- 9、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 10、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1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 13、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肖邦
- 14、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 15、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 16、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 19、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 20、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 22、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2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 2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 25、6、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马卡连柯
- 2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7、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2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2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30、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 3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少奇
- 32、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 3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 34、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 35、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 36、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 37、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38、人类的最高精神面就是爱国。荣格
- 3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 40、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
- 4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42、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蔡元培
- 4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 44、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 45、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 46、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47、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4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 4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50、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51、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 52、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53、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 54、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 55、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 56、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 57、1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
58、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59、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