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 2、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 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4、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 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 6、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 7、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 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1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1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12、临大难而不惧。
  • 13、人之貌有与也。
  • 14、人之貌有与也。

  • 15、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 16、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 1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 18、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 2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 2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 22、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2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 24、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2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 26、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 27、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 2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2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3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 31、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 32、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 3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3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 3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 36、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37、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 3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 3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40、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4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 42、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 4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 44、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 45、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 46、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 47、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 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 48、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 4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 5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 51、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5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53、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 5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55、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5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 57、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 58、化腐朽为神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