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机灵的你充满阳光般的朝气与热情。

  • 1、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2、(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 3、(德国)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 4、(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5、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 ③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 6、③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 7、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 8、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 9、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
  • 10、注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 11、可见阅读在奔向中国梦的今天,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任何物质都取代不了的。
  • 12、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 13、(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 14、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 15、【论语全文解释】注释: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跟着做,了解他们的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
  • 16、狼也是为了生存,并非只有人类以食为天,世上千千万万的生物都是以食为天,这个世界绝不可能为了让一种生物活下去,(.shuojuba.)而让另一个生物失去生存的权利,包括人类。
  • 17、③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 18、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 19、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 20、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2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22、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学问、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 23、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 24、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 25、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26、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27、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28、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 29、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30、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读书让人丰富知识,读书让梦想腾飞。
  • 31、(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 32、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 33、(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 34、②有:拥有,找到了,掌握了。道:正道,客观规律,软实力(道、德、仁、艺的总称。《论语·述而》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35、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3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37、在我看另一个作者的书,也就是那本促销的书籍,一开始也是很受感动,看到一个女孩子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这对于一个具有一点点大男子主义的我来说更受鼓舞。
  • 3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39、(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4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42、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 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44、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 45、51【充满了正能量的金句】带着情绪的决定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槽糕,理智地平和地对待矛盾方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的自己。
  • 46、——别林斯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47、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 4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49、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 50、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 51、(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 52、①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 53、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 54、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 55、④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 56、——徐特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57、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 5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5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60、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