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 2、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 3、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 4、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 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 6、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 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 9、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 1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 13、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 14、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欧阳修
  •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 1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 17、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佚名
  • 1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南森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 2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 21、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尔岑论文学》
  • 22、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 23、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 24、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 26、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2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 29、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 30、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 3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欧阳修
  • 32、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欧阳修
  • 33、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考门斯基
  • 3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 35、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 36、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 3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 3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 3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 40、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 4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 42、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 43、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 44、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 46、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 4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 4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 4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 50、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 51、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 52、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 5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