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1、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 2、听诗、读诗、背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早期的诗歌启蒙,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中国文字和古诗词的音节之美,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吐字、用气,提升他们的语音语感,对这个时期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 4、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 5、后两句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巳过万重山",用猿声和山影来衬托行船之快,不但形象而且确凿,恰当。尤其一个"轻"字,比喻小船顺风顺水,犹如乘快马驾长风,使人感觉两岸的青山一痤座扑面而来,又一排排向后退去,真实而形象。
  •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 6、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 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 8、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9、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10、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意: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但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多么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回还。两岸猿猴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早发白帝城》是李白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

  • 11、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
  • 12、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 13、此时李白已经是51岁老者,头发已经斑白,往日的轻狂在额头留下道道深痕,可在酒精的作用下,李白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忘掉了这几十年间的悲喜离合,抛开俗世的纷纷扰扰,唱出了千古名篇《将进酒》。
  • 1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 15、“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 16、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银河落九天。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8、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 19、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20、(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 2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 2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 2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 24、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25、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 26、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怕,而是即使害怕,也勇敢前行。
  • 27、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28、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上游。
  • 29、后两句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巳过万重山",用猿声和山影来衬托行船之快,不但形象而且确凿,恰当。尤其一个"轻"字,比喻小船顺风顺水,犹如乘快马驾长风,使人感觉两岸的青山一痤座扑面而来,又一排排向后退去,真实而形象。
  • 30、《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 31、“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 32、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 3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34、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3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36、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3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静夜思(唐)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行路难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38、“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
  • 3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40、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41、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 4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多音字:朝,这里读zhāo还有读音:cháo还,这里读huán,还有读音:hái重,这里读chóng,还有读音:zhòng追答:发,也是多音字,一声和四声。
  • 4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44、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45、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
  • 46、小朋友们知道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他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中国古诗吧!
  • 47、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扩展资料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 48、(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 49、LeavingtheWhiteEmperorTown
  • 50、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 51、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 5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53、人生本就风雨兼程,何必装满忧伤,我们能做的只是迎风而上、不负时光。
  • 54、后两句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巳过万重山",用猿声和山影来衬托行船之快,不但形象而且确凿,恰当。尤其一个"轻"字,比喻小船顺风顺水,犹如乘快马驾长风,使人感觉两岸的青山一痤座扑面而来,又一排排向后退去,真实而形象。
  • 55、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5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 5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58、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