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 1、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
  •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4、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品质多于文采,就会粗野;文采多于品质,就流于虚浮。
  •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1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1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 1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1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1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2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2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 23、子曰: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 2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25、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 2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27、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2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29、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 30、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3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33、有教无类。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35、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 3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 3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3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40、克己复礼,为仁。
  • 41、道不一样,不相为谋。
  • 42、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4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4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46、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 4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 48、这句是孔子流传千古之名句了,奇妙的是这句话随便放之四海都皆适用,永不过时。
  • 49、朝闻道,夕死可矣。
  • 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5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53、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54、·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 5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56、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