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 1、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 2、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 3、李白在群峰之间游览,很可能已经先看到了瀑布的模糊一角,或者在雾气缭绕之中听到了巨大的声响,但又不辨其貌,于是他向着香炉峰攀登,即所谓“西登香炉峰”。在攀登的过程中啊,他仿佛一时忘记了瀑布,转而沉浸在香炉峰的美景中。你看,日光照射山峦,形成紫色的烟雾,不过这里的紫色啊,不能只从颜色上理解。
  •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5、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韩愈《送惠师》

    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 6、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 7、至于“三千尺”,固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说实话,夸张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艺术手法,尤其是这种数词夸张,如三百杯、三千尺、三千丈,那都是信手拈来,吹牛谁都会,而为何李白的夸张就那么夺人眼球呢?其实,真正好的夸张不在于吹出去多远,而在于吹出去多远之后都能拉得回来。也就是说夸张先让你不信,后让你信,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和情绪上的跌荡。“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也很荒谬。但紧接着说:“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无论怎么形容它的广阔辽远都不过分吧,所以这又在情理之中了。
  • 8、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 9、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11、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3、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王维《送邢桂州》
  •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 15、李白第一次到庐山旅行,为飞流直泻的瀑布赞叹不已,赞它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 16、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17、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1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归州猿吟鸟啼里,屈沱醉归诗满纸。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2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22、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 23、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去往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 24、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25、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 26、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无可《中秋月》)
  • 27、李白热爱祖国山河,谱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 28、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 29、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 30、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赏析的是李白的名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3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 32、描写的是夏季庐山瀑布的景象,因为夏季水量充沛才会有如此宏大的场面
  • 33、孔孟之道国学机K4plus编号:2298
  • 3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35、云送满洞庭,风吹绕杨柳。皎然《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 36、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 37、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 38、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 39、养馆洞庭秋,响答虚吹弹。孟郊《尧歌》
  • 40、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 41、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式《雪晴》)
  • 42、【望庐山瀑布李白】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的“川”是指:河流。这里指瀑布。(原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简析)诗歌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
  • 4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 44、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 45、成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46、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 47、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48、孔孟之道国学机K4plus编号:2298
  • 49、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 50、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等,每年农历七月初是中国本土传统的情人节,在神话故事中,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这天渡河相会,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锁。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代文人杨璞的《七夕》一诗将七夕佳节的传说写得趣味十足。
  • 51、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等,每年农历七月初是中国本土传统的情人节,在神话故事中,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这天渡河相会,是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锁。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宋代文人杨璞的《七夕》一诗将七夕佳节的传说写得趣味十足。
  • 52、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
  • 53、“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 54、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 55、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陈与义《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 56、【端午古诗大全李白】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57、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58、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它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人在这首诗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手法,全诗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而这里“谪仙”指的就是李白。
  • 5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60、白话释义:黄昏时的彩云完全消散,万里晴空充满了清寒。白茫茫的天河悄然无声,冉冉东升的明月像一轮移动的白玉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