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1、第三卷:七言古诗(28首另加杜甫7首)
  • 2、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
  • 3、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 4、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 5、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李白《古朗月行》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6、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7、第四卷:七言乐府(14首)

  • 8、晚风收署,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栏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 9、凤凰台的传说:南朝刘宋时期,南京城西南山上(今瓦官寺附近),有几只美丽的大鸟飞到了这里,这些鸟的毛色鲜艳,声音动听,吸引了其他一些凡鸟跟随。
  • 1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1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 12、这两句诗,实际上这首七律,都是在刻意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诗。你说的这一句,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翻版。说它流畅疏荡则可,指起高超绝伦则不必。这样的模仿本来就落了原作的下风,更何况这种古诗形式的起法,本来就不是律诗的正格。我想李白的这句诗之所以有名,更可能是那个流传已广的传说,而不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最伟大诗人也不可能每首诗都好,更何况七律本来就不是谪仙所喜欢的文体。
  • 13、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 14、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 15、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欲凭危槛恨偏长。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十二高峰天外寒,竹梢轻拂仙坛。宝衣行雨在云端。画帘深殿,香雾冷风残。欲问楚王何处去,翠屏犹掩金鸾。猿啼明月照空滩。孤舟行客,惊梦亦艰难。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 16、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 17、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 18、晋代衣冠成古丘。jìndàiyīguànchénggǔqiū。
  • 19、崔灏的《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评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
  •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20、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21、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 22、唐朝时期,凤凰台附近与长江还紧邻着,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 2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七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崔颢《黄鹤楼》不是规范的七律。
  • 24、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 25、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 26、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27、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 28、白话文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 29、《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
  • 30、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 31、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 3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黄鹤楼名气大但是凤凰台风景更好黄鹤楼主要是登上之后俯瞰长江啊现在没什么特别的自然风光就是龟山不如凤凰台的松林杏花和古长城
  • 33、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 34、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 35、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 36、李白所写的金陵凤凰台,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关于凤凰台的位置和它的名称来历古代说法不一。李白作诗的时候也未必搜求故实,或许只是诗人就凤凰台的名称进行想象和发挥罢了。随着李白诗流传得越来越广,他的诗句反倒成为金陵有过凤凰台的最有力证据了。元代诗人和评论家方回说过,李白这首诗虽以凤凰台为名,却不以此台为局限,他的心目游走于台上之景,更游走于台外的风光。
  • 37、长安不见使人愁。zhǎngānbújiànshǐrénchóu。

  • 38、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 39、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 40、三山半落青天外,sānshānbànluòqīngtiānwài,
  • 41、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诗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 42、比喻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 43、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 44、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 45、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 46、主要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当然还要看上下句,结合起来看有可能会采取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 47、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七言律诗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崔颢《黄鹤楼》不是规范的七律。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萍。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贾谟《赋得芙蓉出水》
  • 48、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萍。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贾谟《赋得芙蓉出水》
  • 49、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 50、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 5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 52、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 53、到了宋代,南京的河西地区已经基本成为陆地,并且有了大街、寺庙等建筑。此时的凤凰台也早已在杨吴时期被划入城内,高台上的视野也大部分被高耸的城墙所遮挡,凤凰台登高远眺的盛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 54、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 55、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 56、三四两句却是虚实的糅合,由眼前想见不在眼前之景。“吴”“晋”指的是孙吴和东晋;“花草”“衣冠”一个代指美女,一个代指官员;“古丘”意即坟茔;“幽径”意指墓道,都是前代的遗迹。幽径与古丘可以说是眼前之景,花草与衣冠却早已不在眼前了。然而花草与幽径,衣冠与古丘本是一体,彼此可以说有前世与今生的联结,又有生存与死亡的转变。因缘于这样的转变,这样的联结。繁华虚妄如梦的故事,便在时空的交汇处和盘托出。
  • 57、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