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因为,其实呢,可以有很多的比较,海外新儒家,比较喜欢用康德与朱熹比较。但因为康德比较讲主体——subjectivity,这与朱熹的情况不太一样。如果说朱熹跟谁比较接近的呢?我想古代的是Plato,近代的呢,我想还是与黑格尔比较接近,比较讲究一个客观的本体,而不是强调主体性,当然他对“心”也很重视,所以我不太赞成从康德的角度来讲朱熹。另外,有一些人,他们用康德来讲朱子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康德批判朱子,因为康德有自律的概念——autonomy,朱熹的思想则不是autonomy,二者是不相干的!所以你看朱子,

  • 1、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 2、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 3、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 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5、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6、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 9、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 10、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11、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1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朱熹
  • 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14、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 15、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17、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 1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19、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2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 21、天下事,坏于懒于私。
  • 2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 23、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24、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25、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 26、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 2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2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 29、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 30、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 31、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 3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3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 3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 35、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 3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 37、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3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39、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40、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41、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42、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 4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44、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 45、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朱熹
  • 46、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47、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 48、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 49、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5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5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 52、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 53、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 5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 5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56、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57、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