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这个概念的英文,大家喜欢用principle。Principle的中文翻译也有好几个,原则、规律,我们现在基本上也在用。原则、规律、原理,基本上用这三个词来解释“理”。当然了,这是在“理气论”的意义上。在伦理学,“理”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翻译。比如说作为道德的规范,理一分殊,具体的“理”,就是指具体的道德规范。如果一个具体的事物,桌子有桌子的理,这个“理”就不是指道德规范,而是说桌子有桌子的属性,或者本性。我们现在处在白话文的语境下,在白话的哲学语言、体系里,这个“理”要用很多词来处理它。

  • 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 4、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 6、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 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9、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 1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11、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 12、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13、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 1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7、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1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1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20、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 2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 22、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 2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 24、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 25、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 26、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 2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2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 29、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 30、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朱熹
  • 31、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32、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 3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 34、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3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36、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 3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38、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 39、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朱熹
  • 40、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 41、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 42、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 43、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 4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4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 4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47、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 49、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 50、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 5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