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2023-04-30 19:53:24
9644
- 1、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 2、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 3、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4、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 5、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6、《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7、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8、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 9、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 10、创作背景: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 11、风递幽香⑶出,禽窥素艳⑷来。
- 1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14、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1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16、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 17、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 18、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 19、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第三联“风递幽香出
- 20、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 21、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22、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23、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25、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 26、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 27、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 2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29、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
- 30、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31、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 3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33、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李存勖《一叶落·一叶落》
34、早梅
- 35、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 3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 3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38、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3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40、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 41、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 42、万木冻欲折,孤根⑴暖独回⑵。
- 4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4、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 4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46、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47、《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48、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 49、风递幽香⑶出,禽窥素艳⑷来。
- 50、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 5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52、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
- 53、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