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 1、平生爱庐山,梦寝不可去。——梅尧臣《送僧了素游庐山》
  • 2、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 3、重到庐山亦何喜,喜君知我我君知。——方回《次韵谢喻岩叟》
  • 4、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苏辙《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 5、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 6、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 7、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岳飞《寄浮图慧海》
  • 8、江花江草庐山下,春江花朝秋月夜。——白玉蟾《琵琶行》
  • 9、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 10、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

  • 11、蜀道峨眉远,庐山瀑布悬。——王恭《送衲子游方》
  • 12、我昔庐山寻瀑布,香炉峰上披烟雾。——屈大均《追答王学士庐山篇见赠之作》
  • 13、一篇妙绝庐山高,几首清新写郁陶。——喻良能《次韵王待制读东坡诗兼述韩欧之美一首》
  • 14、闻道青原新瀑布,奔飞绝似匡庐山。——屈大均《药地禅师于青原得一瀑布名曰小三叠泉请予题长句》
  • 15、食力非邀谷口名,灰心已入庐山社。——蓝仁《又次国学生朱士坚游武夷韵》
  • 16、客子几多想,庐山千万峰。——董嗣杲《怀庐山》
  • 17、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苏轼《超然台记》
  • 18、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 繁香曾入庐山梦,遗佩如行湘水春。——仇远《鲁庵尊师以彝斋白描四芗命作韵语》
  • 19、繁香曾入庐山梦,遗佩如行湘水春。——仇远《鲁庵尊师以彝斋白描四芗命作韵语》
  • 2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 21、偶来水绿红花野,自与庐山亦有缘。——白玉蟾《奉酬陈宫教》
  • 22、归路商量更舟楫,庐山彭蠡好风烟。——杨万里《阊门外登溪船五首·无家不住曲溪边》
  • 23、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 24、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25、少时未识庐山好,老去知山却远山。——赵蕃《留别赵南纪》
  • 26、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白居易《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 27、可中滋味欠些些,成就庐山笋蕨家。——释正觉《小师慧果丐盐求颂》
  • 28、南望庐山千万仞,共夸新出栋梁材——刘禹锡《登清晖楼》
  • 29、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葛长庚《沁园春·渭水秋深》
  • 30、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卢纶《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 31、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 32、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 33、雁门僧避胡尘来,匡庐山中寻讲台。——邵宝《寄题东林寺壁》
  • 34、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 35、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 36、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岳飞《寄浮图慧海》
  • 37、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卢纶《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 38、少时未识庐山好,老去知山却远山。——赵蕃《留别赵南纪》
  • 39、庐山淡薄已多时,谁与丛林洗败姿。——释正觉《晖禅人丐盐求颂》
  • 40、琵琶无声万艇横,留得庐山遮醉眼。——白玉蟾《琵琶行》

  • 41、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 42、平生爱庐山,梦寝不可去。——梅尧臣《送僧了素游庐山》
  • 43、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 44、庐山岑寂夜,我是定中僧。——陆游《春雨·疏点空阶雨》
  •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苏轼《登庐山》
  • 45、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苏轼《登庐山》
  • 46、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 47、早霞,晚霞,妆点庐山画。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周德清《朝天子·庐山》
  • 48、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 49、客子几多想,庐山千万峰。——董嗣杲《怀庐山》
  • 50、我昔庐山寻瀑布,香炉峰上披烟雾。——屈大均《追答王学士庐山篇见赠之作》

  • 51、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赵师秀《送倪道士之庐山》
  • 52、贝阙珠宫留不住,却携炉鼎隐庐山。——查藻《清虚庵》
  • 53、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岳飞《寄浮图慧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