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栏。
2023-05-02 11:23:09
7993
- 1、3《送严秀才还蜀》 唐·王维
-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积雨辋川庄作》田园诗 唐·王维
- 4、3《辋川集·华子冈》 唐·王维
- 5、✦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 6、《纳凉》 唐·王维
- 7、唐诗鉴赏‖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8、wángsūnguībúguī
- 9、(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信佛教,晚年过着隐居生活。诗中描绘田园生活,细致自然,真实如画。擅长清淡自然的水墨画,后人尊为南派的始祖。有《王右丞集》。
10、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 11、shān zhōng sòng bié
- 12、掩: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13、2《雪中忆李楫》 唐·王维
- 14、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似乎处处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诗人把整首诗是作为谜面,而谜底就是“画”本身。
- 15、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
- 16、1《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 唐·王维
- 17、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第3句是“春草明年绿”。
- 18、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 19、唐诗三百首朗诵《秋浦歌其八》—李白
20、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2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22、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王维的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的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实际上也是以王维诗为宗尚。
- 23、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 24、亲爱的家长、老师、学生朋友:
- 25、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
- 26、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似乎处处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诗人把整首诗是作为谜面,而谜底就是“画”本身。
- 27、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第3句是“春草明年绿”。
- 28、⑹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 29、【王维的资料】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30、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 31、3《燕支行(时年二十一)》 唐·王维
- 32、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以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王维写此诗相赠。
- 33、助力中小学预习复习、巩固提升
- 34、另外,王维的抒情诗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如《送元二使安西》。
- 35、1《鱼山神女祠歌》 唐·王维
- 36、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 3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38、《纳凉》 唐·王维
- 39、唐诗三百首朗诵《秋浦歌其七》—李白
40、1《送祢郎中》 唐·王维
- 41、唐诗三百首朗诵《秋浦歌其十》—李白
- 4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4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45、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 46、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47、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 4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49、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50、1《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 唐·王维
- 51、王维(70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5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 53、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54、【唐代诗人王维的诗】3《寄崇梵僧(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唐·王维
- 55、唐诗鉴赏‖王维:归嵩山作
- 56、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 57、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