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 1、辛弃疾(1140-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时间是夏夜,地点是农村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 3、它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
  • 4、“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 5、这首词是辛弃疾作于四十岁调任湖南之时,辛弃疾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满腔豪情壮志却无施展之地,想到前线抗金却总是被调为地方闲置,此次调往湖南便愤懑之下写出了这首词。

    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 6、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 7、杜甫《蜀相》课件(25张)
  • 8、D.见:通“现”,出现
  • 9、《新学期,开学收心》主题班会(24张)
  • 10、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 11、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12、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 13、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14、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 15、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

  • 16、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17、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 18、天边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飘落下几点雨滴,
  • 19、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20、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 复习课“小说标题的作用”课件(26张)
  • 21、复习课“小说标题的作用”课件(26张)
  • 2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23、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24、它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
  • 25、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 26、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 27、复习课“小说标题的作用”课件(26张)
  • 28、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 29、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30、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 31、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 3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33、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34、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35、使生活中的快乐、忧伤及

    ①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②见:同“现”。
  • 36、①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②见:同“现”。
  • 37、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38、时间是夏夜,地点是农村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 39、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 40、是青蛙在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农庄特点。
  • 41、①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②见:同“现”。
  • 42、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 43、《促织》课件(101张)
  • 44、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4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 46、能消几番风雨》、《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等。
  • 47、所表之情:对农村清幽美景的热爱,对丰收年景的喜悦之情。
  • 48、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 49、《促织》课件(101张)
  • 50、七八个星星点缀着夜空,两三点雨滴落在山前。从前落过脚的社林边的茅店,在转过小路的溪桥边倏然出现。
  • 这句话后面的作者是辛弃疾写的错了,应该改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或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是辛弃疾写的
  • 51、这句话后面的作者是辛弃疾写的错了,应该改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或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是辛弃疾写的
  • 52、《促织》优秀课件(65张)
  • 53、好奇心记叙文写作(12张)
  • 54、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 55、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小雨,那熟悉的茅店小屋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溪头转弯处,茅店出现在了眼前。

  • 56、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 57、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 58、《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8页
  • 5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联想得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60、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