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 1、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 2、《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8页
  • 3、《促织》课件(101张)
  • 4、“七八个星天外”,暗示时间上有所推进——已经到了下半夜,快要天亮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澜:开始下雨了,这对夜行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有力地表现了“忽见”时的惊喜之意,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 5、【元夕青玉案辛弃疾】经典咏流传:余光中《乡愁四韵》
  •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 6、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 7、“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 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上来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元宵夜的盛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其实那一句的意境就是从“东风夜放花千树”发挥而来。宋代我们知道,烟花的技术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中国人的四大发明,像“火药啊”、像指南针呢,一旦发明出来,首先不是用于武力和扩张,而是力图用于生活,所以华夏文明其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火药技术的发明使得这个烟花技术在两宋期间就像印刷术一样突飞猛进。所以元宵之夜,一处处的这个烟花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就像怎么样?“更吹落,星如雨”,我们喜欢看烟火都知道,绽放之后,然后像星
  • 9、“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 1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联想得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11、好奇心记叙文写作(12张)
  • 12、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 13、杜甫《蜀相》课件(25张)
  • 14、中国建筑的特征(53张)
  • 15、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 16、“明月别枝惊鹊”,说的是皎洁的月光惊起了栖宿的乌鹊。这一场景不仅细致,而且非常写实,因为乌鹊对光线极其敏感,日蚀和月落时都会乱飞乱啼,只有亲眼见过这一场景的人才能体会出这句的妙处。而且“惊鹊”常常会啼叫,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又可以避免与“鸣蝉”形成单调的重复。
  • 17、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18、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 19、《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 20、如果说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的代表,那么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便是元宵词的代表。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
  • 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42张)
  • 21、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42张)
  • 22、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23、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 24、辛弃疾的词作,青玉案元夕中涉及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这个节日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
  • 25、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 26、如果说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词的代表,那么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便是元宵词的代表。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
  • 27、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28、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 29、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中的名句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 30、《西江月》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它只不过是人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我们从这首词中却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田野风光的热爱。
  • 3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3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作者在夏夜行走在黄沙道上的所见所感。虽然分片,确是前后浑然一体,连续不断的将他于道中所见所闻摄入笔底,情景交融,生动活泼,格调一变而为轻快明丽。
  • 33、少年总会渐渐长大,轰然老去,如同繁花总是缓缓绽开,一夜凋谢。但高山流水琴音长,煮酒论诗青梅香。谁能说,这不是我们最美好的岁月?所以就让时间停留在此吧!就让我将铭刻在楼牌之上的千古传记抹去,不让你发现,永远不变的年份,一直凝固的年华。
  • 34、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 35、所写之景:上阕“明月”“清风”两句以动衬静,视角由高到低,写出夏夜的清幽。“稻花”“听取”两句以蛙声写丰收年景,别出心裁。下阕“七八”“两三”两句对仗工整,由上至下写疏星微雨。“旧时”“路转”运用倒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 经典咏流传:一代大师,《梁祝》声中化蝶而去
  • 36、经典咏流传:一代大师,《梁祝》声中化蝶而去
  • 3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联想得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3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39、胡婷婷唱古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 40、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 41、深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42张)
  • 4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 43、《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8页
  • 44、(专题)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 45、七八个星星点缀着夜空,两三点雨滴落在山前。从前落过脚的社林边的茅店,在转过小路的溪桥边倏然出现。
  • 46、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 47、(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 48、“玉壶光转”,“玉壶”古人争议很大,一说是指月亮,另外一说就是指花灯。我个人认为,要指月亮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因为后面的“一夜鱼龙舞”的“鱼龙”就是指的这个像鱼、像龙一样的灯笼。如果“玉壶”也还是指花灯、指灯笼,那么就是在灯笼的光辉下,灯笼在舞动。相比之下,就不如说在月华之下,灯火辉煌,甚至人们因为沉浸在节日里头通宵达旦、载歌载舞,非常的欢情,这种情绪甚至都影响了月亮,所以说“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就是说在元夕赏花灯的这个节气氛围里头,所有你能看到的因素,不论是演奏、音乐、月光、花灯、宝马、雕车,甚至闻到
  • 49、《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8页
  • 50、天边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飘落下几点雨滴,
  •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51、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 52、所写之景:上阕“明月”“清风”两句以动衬静,视角由高到低,写出夏夜的清幽。“稻花”“听取”两句以蛙声写丰收年景,别出心裁。下阕“七八”“两三”两句对仗工整,由上至下写疏星微雨。“旧时”“路转”运用倒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 53、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 54、为我国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55、【元夕青玉案辛弃疾】经典咏流传:余光中《乡愁四韵》
  • 56、点击上方“吾读有偶”后,用右上角?搜索作品
  • 57、描绘了一派优美动人、清新悠闲、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 5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 59、也许是因为"豪放词宗"的标签,说起稼轩词,世人可能想到便是豪迈、奔放、拳拳爱国之心。
  • 60、其实不然,稼轩的婉约词同样经典,甚至不输柳永、李清照。特别是他的一首《青玉案·元夕》,被誉为最经典的爱情词,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元宵词之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