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周邦彦《蝶恋花》

    1、唐王维

  • 2、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4、明戚继光
  • 5、功成拂衣去,长啸武陵源。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7、宋陆游
  • 8、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9、唐王维
  • 10、译文
  • 11、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13、“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 14、唐王昌龄
  • 1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16、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 1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18、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 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 19、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 20、译文
  • 21、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 22、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23、《马上作》
  • 24、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 25、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 26、《马上作》
  •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8、唐杨炯
  • 29、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30、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 31、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32、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33、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 34、宋李清照
  • 35、唐王翰
  • 36、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37、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3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39、相关材料
  • 40、《满江红》
  • 41、《金陵望汉江》

  • 42、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 43、唐李白
  • 4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4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4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4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48、译文
  • 4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50、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 51、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 52、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 53、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54、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