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茫茫,凭着你的芳香导航。
2023-03-09 03:28:08
2956
- 1、在人人说假话的年代讲真话;在人人麻木的年代拥有充实的心灵。
- 2、从“坚决”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叶先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可妥协的。
- 3、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 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待人厚修改文章
- 5、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有生之留念。
- 6、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 7、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8、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 9、③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 10、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 1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 1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 13、这之前对叶圣陶的认识是通过读新文学作品,及前辈对他立德为高的评价,联想《论语》对君子的定义,作者切实感到“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总论。
- 14、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
- 15、张中行(1909~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 16、(1)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语文下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本文发表于《新校园》2021年第6期,欢迎订阅,鸣谢!)
- 1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18、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床、水、干柴、米、盐等。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
- 19、一方面是“粗知文章大意”,不必咬文嚼字,“不必开掘许多‘微言大义’”。一方面又要学生分析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似乎这是教材设计的矛盾,其实不然,这是由此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叙事的纪念性文章。纪念性文章主要是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作者对纪念人物的感情。因此,人、事、感情是阅读此类文章的关键要点。人是写作对象,事是表达感情的载体,感情则是纪念文章的灵魂。因此,不读出纪念文章的感情,那么就枉读了此类文章。而字里行间的感情,略读是读不出的,必须通过咬文嚼字、咂摸品味,才能品出语言意蕴。
- 20、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 21、“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22、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 23、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 24、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悠哉游哉,聊以足岁的幸福的。倘不然,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屦,又哪有吸烟品茗,吟诗作文的闲暇。
- 25、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当“我”和老余见到瑶族老人时,误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第一次误会;后来见到一群哈尼小姑娘时,误认为她们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第二次误会。三个悬念:“我”和老余一看见小茅屋出现在梨树林边时,心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是第一个悬念。“我”和老余碰见前来送粮的瑶族老人,老人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使“我们”对“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产生疑问,这是第二个悬念。当哈尼小姑娘告诉“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建造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解放军为什么要建造这房子呢
- 26、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 27、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
28、③“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先记叙叶圣陶先生真诚地给“我”回信的事例,然后在段尾用议论句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
- 29、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同学们能像叶先生一样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 30、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 3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32、明确: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简洁。
- 33、“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 34、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郭跃辉
- 35、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 36、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37、悲剧就是把美撕碎给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十全十美。
3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 39、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 40、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 41、24段语言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 42、叶圣陶(1894—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 43、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 44、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 45、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 46、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 47、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48、第二部分(总写叶圣陶先生的为人。
- 49、③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 50、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 51、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