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阳节的时候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而且买了雄黄酒。并且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注意雄黄,菖蒲,黄纸都是辟邪的。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此诗表现了贫困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2023-03-02 06:41:25
3894
- 1、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张雨《湖州竹枝词》
- 2、东风三月洛阳城,倾盖相逢气倍增。——张耒《寄荣子雍三首·东风三月洛阳城》
- 3、瑶台花发临溪水,琪树鸾栖对石楼。——李云龙《行经罗浮》
- 4、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苏轼《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
5、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欧阳修《菱溪大石》
- 6、洛阳争睹汉官仪,独着羊裘理钓丝。——王立道《钓台吟送人之桐庐·其一》
- 7、客到大开萱草阁,春风时动紫荆花。——李梦阳《赠陈氏》
- 8、羌管戎歌亦斗新,长官家势洛阳人。——晁说之《直罗县三绝句·羌管戎歌亦斗新》
- 9、归来下马洛阳城,洛阳年少争逢迎。——王恭《羽林少年行》
- 10、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王昌龄《咏史》
- 11、千山嵩岳峭,百县洛阳清。——姚合《送洛阳张员外》
- 12、殷懃自掬曹溪水,净洗先生面上尘。——杨万里《南华道中二首·骑吏欢呼不要嗔》
- 13、洛阳争睹汉官仪,独着羊裘理钓丝。——王立道《钓台吟送人之桐庐·其一》
- 14、赠以洛阳花满盘,◇丽争奇红紫杂。——欧阳修《谢观文理尚书惠西京牡丹》
15、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李德裕《鸳鸯篇》
- 16、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李白《君马黄》
- 17、嘉木灌业春意好,可怜不种紫荆花。——应傃《句》
- 18、绿野堂开春纵酒,紫荆花发夜闻歌。——孟洋《题张氏忠睦堂》
- 19、旧说洛阳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风。——赵蕃《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旧说洛阳天地中》
- 20、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 21、长沙卑湿国,洛阳年少留。——李新《杨村四十韵》
- 22、忽见洛阳人,鬻镜长安道。——陈允平《叹镜辞》
- 23、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韦应物《金谷园歌》
- 24、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苏轼《荔枝叹》
25、我家金华山色里,与子下欢双溪水。——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 26、韩君问我洛阳花,争新较旧无穷已。——梅尧臣《韩钦圣问西洛牡丹之盛》
- 27、满天下士情能接,遍洛阳园身可游。——邵雍《安乐窝中吟·安乐窝中职分修》
- 28、岂料洛阳风月夜,故人垂老得相依。——白居易《答崔十八见寄》
- 29、英年矫矫江南子,词价偏翔洛阳纸。——黄衷《雪儿歌》
- 30、紫荆花下醉,白纻水边凉。——苏伯衡《赠王彦和检校还北平四首·其三》
- 31、月光临更好,溪水照偏能。——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
- 32、长安近甸巡游遍,洛阳寻有黄龙见。——李咸用《煌煌京洛行》
- 33、炎飙正烁烁,溪水徒瑟瑟。——梅尧臣《依韵和僧说夏日闲居见寄》
- 34、交州驿置馀毒在,洛阳花事相珠连。——释宝昙《和史魏公荔枝韵》
35、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 36、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李颀《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
- 37、尔来屡迁易,三度尉洛阳。——李颀《送刘四》
- 38、东风三月洛阳城,倾盖相逢气倍增。——张耒《寄荣子雍三首·东风三月洛阳城》
- 39、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欧阳修《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 40、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苏辙《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 41、洛阳丽春色,游侠骋轻肥。——陈子良《游侠篇》
- 42、君不见连昌宫殿洛阳西,破瓦颓垣今古悲。——张耒《飞萤词》
- 43、唯此不才叟,顽慵恋洛阳。——白居易《饱食闲坐》
- 44、紫荆花作荚,青杏核生仁。——彭元逊《临江仙·红袖乌丝失酒》
45、洛阳寒食苦多风,扫荡春华一半空。——吴融《途中阻风》
- 46、旧说洛阳天地中,遂令北客病南风。——赵蕃《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旧说洛阳天地中》
- 47、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 48、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李新《送权守解印趋阙》
- 49、三年不饮虎溪水,一笑来尝鹰爪芽。——李彭《庐山道中·其三》
- 50、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 51、瑶台花发临溪水,琪树鸾栖对石楼。——李云龙《行经罗浮》
- 52、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王夫之《雨余小步》
- 53、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王昌龄《咏史》
- 54、谓我尝为洛阳客,颇向此花曾涉猎。——欧阳修《谢观文理尚书惠西京牡丹》
55、儗与吾师刊大集,洛阳有纸定风行。——祝廷华《次韵再和翁师志吾近作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