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 1、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 2、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4、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 5、(宋)李清照.李清照诗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
  • 一亡国沦落之恨。当时金人进犯,国家败亡,靖康之变亦是之耻,虽说有南宋撑着半个宋朝,但这何尝不是所有宋人的屈辱,况且就这半个宋朝,还一味地言和苟安。李清照虽为女子,却是女中丈夫,不然何以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的诗句?

    6、一亡国沦落之恨。当时金人进犯,国家败亡,靖康之变亦是之耻,虽说有南宋撑着半个宋朝,但这何尝不是所有宋人的屈辱,况且就这半个宋朝,还一味地言和苟安。李清照虽为女子,却是女中丈夫,不然何以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的诗句?

  • 7、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 8、情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9、眼波才动被人猜。
  • 10、——李清照《武陵春》中“愁”
  • 11、此时的李清照正值年少青春时期,于是在醉后依旧能潇洒的玩乐,而不是下意识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年轻时期的她更喜欢享乐,成熟后的她也能惜花,担心夜晚的暴雨会击垮窗外的海棠,于是焦急询问侍女,侍女没多想,便回答海棠花依旧盛放。
  • 12、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13、【李清照武陵春】(③)陆游著,马亚中、涂小马校注《渭南文集校注》卷三十五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03页。
  • 14、古代写“愁”的诗句不少,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相见欢》中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丝喻愁。李白则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地表现了愁思之绵长,愁在诗人眼中有了长度。李清照将“愁”载到船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中,又有夸张的成分,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化无形之愁为有重量的实物,将愁写得具体,愁有了重量,重到连船都载不动,可见愁之沉重。将愁写得具体可感感的不只李清照一人。在李清照之前,苏轼《虞美人》中有“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李清照此
  • 15、单就李清照词中的“愁”而言,不同时期的作品,愁的滋味亦不同。《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暂时的别愁。《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沉重的离愁,尚可直抒胸臆话愁情。到了写作《声声慢》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不再是直抒愁情可以了结的了,愁可谓是无穷无尽。
  • 16、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17、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18、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自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
  • 19、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自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
  • 20、作者:颦玉,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 21、古代写“愁”的诗句不少,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相见欢》中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丝喻愁。李白则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地表现了愁思之绵长,愁在诗人眼中有了长度。李清照将“愁”载到船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中,又有夸张的成分,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化无形之愁为有重量的实物,将愁写得具体,愁有了重量,重到连船都载不动,可见愁之沉重。将愁写得具体可感感的不只李清照一人。在李清照之前,苏轼《虞美人》中有“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李清照此
  • 22、
  • 32、三身世飘零之痛。李清照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家中藏书甚丰,文学氛围浓厚,可谓是书香门第。自小耳濡目染,环境熏陶,加之李清照聪慧过人,“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到了后来,更是贵为“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文冠塞北”。但是却大半生饱受飘零之苦之艰,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悲宋室之不振,叹自身之孤苦。结语:这样的“愁”,真是大愁里有小愁,愁上加愁,怎么能是双溪那一叶小蚱蜢舟所能载动?李煜的亡国之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
  • 33、听说南郊的双溪是个春游的好去处,李清照也想去泛舟溪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是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少妇时期的李清照,她是那么喜欢泛舟出游。然而,这个念头只在她的头脑中一闪,就被打消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尖尖、窄窄的小船,怎能承载了这么多愁苦啊?一个“拟”字,仅停留在想象中。
  • 3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里,千古易安的才情再次显现。
  • 3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37、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离婚,她情愿承受牢狱之苦。尽管李清照在狱中九天就被释放,但这场仅持续一百天的婚姻,却给她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那一年,李清照49岁。
  • 38、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39、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 40、⑺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唐张志和《渔父》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 41、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 42、【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43、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 44、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 45、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 46、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 47、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48、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 49、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不就正如现在比黄花还瘦的我吗?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 50、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 51、谁怜憔悴更凋零。
  • 52、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5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5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