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程颐

  • 1、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
  • 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 5、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
  •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
  •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
  • 7、6、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 8、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 9、3 0、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郭道晖
  • 1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1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
  • 12、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 13、1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 1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 15、1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
  • 1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 1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19、3 0、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郭道晖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 2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 21、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
  • 2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 2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24、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
  • 25、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 26、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朱和羹
  • 27、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卫铄
  • 28、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 29、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3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32、6、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
  • 3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34、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 35、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3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 3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 38、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
  • 39、1旧他拓本与拓手精,则肥瘦不失,精神充足,而紧要在执笔得法,执笔不得法,纵令临古人墨迹,皆无是处也。梁谳
  • 40、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
  • 42、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
  • 43、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卡多左

  • 44、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梁谳
  • 45、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 4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 47、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 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48、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49、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 5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5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5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53、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 54、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 5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5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 57、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