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2、中断:从中间断开。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 3、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 4、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5、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中断:从中间断开。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 6、中断:从中间断开。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 7、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
  • 8、不要爱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 9、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 10、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
  • 1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12、▲指导老师:池婷婷老师
  • 13、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 14、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 1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16、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17、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麻烦好评~谢谢。
  • 18、最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将静态的山峰动态化,下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也传递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1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0、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21、望天门山的诗意是:
  • 2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曾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三年的供奉翰林,后来受到排挤,辞去官职,继续游历生活。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 23、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 24、【望天门山的古诗】你好、天门山、山上没有住宿的、在说那么早、索道缆车都还没有开始运营!所以不方便看日出!看日出、建议去:森林公园看!
  • 2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26、《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 27、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 28、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 29、诗的前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 30、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 31、不要爱惜用金钱织成的华丽衣裳,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32、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33、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 34、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 35、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36、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 37、▍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 38、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 39、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 4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41、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 42、孤ɡū帆fān一yī片piàn日rì边biān来lái。
  • 43、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 44、《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45、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 46、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47、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 48、古诗《望天门山》的意思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 49、天门山: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 50、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 51、第16首丨第17首丨第18首丨第19首丨第20首
  • 52、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