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里的万里路|《望天门山》李白一首古诗,几个故事,开启一段美好旅程」

  • 1、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2、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3、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早发白帝城》
  • 4、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 5、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写字指导。“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6、写字指导。“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 7、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 8、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左拾遗。
  • 9、白话文释义: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 10、古诗配画综合性学习,孩子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为《望天门山》动手配上了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的意境、情感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
  • 11、每日读诗:图像法记古诗词——《鹿柴》
  • 12、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14、虽然没有涂太多的颜色,但是依然画出了古诗的内容,很有韵味的铅笔画!
  •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16、【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 17、tiānménzhōngduànchǔjiāngkāi,bìshuǐdōngliúzhìcǐhuí。
  • 18、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 《望天门山》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19、《望天门山》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20、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21、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 22、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23、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 24、四5班的丰嘉旭同学以《山行》为题作画:
  • 25、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 26、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 27、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 28、四7班的鄢檀雅同学以《江南》为题作画,灵动的荷叶栩栩如生
  • 29、这两首古诗千古传唱,家喻户晓。诗文意境美、形象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对诗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逐句讲解。
  • 30、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 31、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 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 32、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 33、望天门山,原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3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35、芜湖天门山俗称东梁山(也称博望山),长江北岸为西梁山位于和县,原属于巢湖,现划归马鞍山。在大桥镇未划给芜湖之前,东梁山属于当涂地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桥镇就归划于芜湖,距今已近四十年。但时至今日,仍有人装睡将天门山归咎于马鞍山是非常搞笑的!这也难怪因为教课书注释还没有更正过来。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容易将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与安徽芜湖天门山混淆!虽然均叫天门山,但是地质地貌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天然的山洞形于天门,一个是诗人的想像将两山夹水比喻天门!
  • 36、虽然没有涂太多的颜色,但是依然画出了古诗的内容,很有韵味的铅笔画!

  • 37、作品不同的绘画手法:(同一首诗,不同的绘画手法,不一样的配画内容)
  • 38、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 39、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 4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41、作品的绘画形式:(电脑、彩铅、水粉、水墨、水彩)
  • 42、望天门山古诗写的是夏季。《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
  • 43、识字。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只有2个。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如,让学生在古诗的朗读中识字;或者画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重点识记;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识字。“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 44、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 45、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 46、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第一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第二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绘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的画面,既可以是画诗的局部(某一句诗),也可以是画诗的整体,只要能大体符合诗意即可。

  • 47、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 48、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 49、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
  • 50、古诗写好后,在素描纸的左边画一座山。
  • 5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52、【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地址:甘谷南滨河中路恒盛雅居铺面纤体唯美养生会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