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朗诵联盟专用小程序

  • 1、人生好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滥用则是危险的。芥川龙之介
  • 2、说起渭城,不是所有人都有概念,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历史沿革、发展轨迹。尽管自夏开始便属于官家之地,但到了汉武帝时才有渭城之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那些历史,但说起“泾渭分明”这个成语,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个成语中的“渭”就是指渭城所在的渭水,渭城踞渭河以北,处于泾河、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这个地带,自古繁华,堪比今日帝都之三环以内。这些,可以通过另一首诗《渭城少年行》得以了解。
  • 3、缘分使然,我跟陕西和西安人的联系比较多。我梳理了一下我跟各地区的人们相处的过程,发现,跟陕西人的相处有特别不同的感觉。除了吸引力法则的作用,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方言比较吸引我,当我跟着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学着“饿(我)揍(就)四(是)要一个设(说)法”时,心里总会泛起无限快意。由此我甚至推断出我的前世可能跟长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 4、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 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 古诗今吟,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感触,这是很多古诗词能够在一瞬间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许多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人们不能够“借古”,但在个人的心路历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回到那个长亭送别的场景中去,一枝柳,一杯酒,在那种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过程中,咀嚼生命的每一分钟,在那生命的卷册中涂抹上厚重的色彩,任自己在得意或失意时细细品味、把玩。
  • 6、古诗今吟,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感触,这是很多古诗词能够在一瞬间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许多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人们不能够“借古”,但在个人的心路历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回到那个长亭送别的场景中去,一枝柳,一杯酒,在那种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过程中,咀嚼生命的每一分钟,在那生命的卷册中涂抹上厚重的色彩,任自己在得意或失意时细细品味、把玩。
  • 7、元某在家中排行第被昵称做元二。诗歌的意思也就是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地区。
  • 8、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9、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 10、4 阳天: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 1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 12、《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 1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14、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5、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 16、人生不在于掌握一手好牌,而在于把你掌握的牌打好。比林斯
  • 17、劝君更尽一杯酒全诗如下。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 18、生活永远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莫泊桑
  • 19、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 20、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 22、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
  • 2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24、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 25、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 26、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 27、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 28、曾经发生过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想不起来了。宫崎骏
  • 29、杨柳在古代象征着离别,作者把旅店前的杨柳和上一句清晨的细雨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场景——

  • 3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 31、“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两句诗出自()。
  • 3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王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
  • 33、“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34、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35、两步,曹植看见哥哥的笑脸,心中一阵寒气,这是那个从小一起吟诗作乐的哥哥吗?
  • 36、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 37、⑴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阳古城。
  • 38、《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诗,全文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兄长曹丕,“同根生”指的是曹植与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亲兄弟的手足之情,“相煎”指的是自相残杀
  • 39、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丘

  • 40、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毛佛鲁
  • 41、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 42、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 43、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培根
  • 44、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 45、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 4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 47、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4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49、人生不在于掌握一手好牌,而在于把你掌握的牌打好。比林斯

  • 50、A、汉青B、汗青C、汗清
  • 51、“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 52、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 53、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唐)
  • 54、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 55、《竹石》这首诗中诗人托物言志的诗句是:()。
  • 56、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 57、对这两种不同意见的看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