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 1、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 4、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 5、(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6、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8、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 9、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 10、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 11、时间往前,朝代更迭,可属于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爱国精神却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日日夜夜提醒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一刻也不曾忘记,一刻也不敢忘记。这种爱国精神,体现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里,体现在抗倭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里,更体现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里。它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是“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节气,是爱国诗人笔下的一句又一句的感动!
  • 12、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
  • 1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14、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 15、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 16、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 1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18、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 19、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2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 21、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23、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 2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5、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 2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 27、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 28、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4)
  • 29、陆游的这首《书愤五首·其一》,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写得气势磅礴,读来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同时也在这首诗中,充分地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爱情情怀,值得一读!
  • 30、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 31、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32、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 3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中国古代文学史》1129页罗宗强、陈洪编选择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 34、《中国古代文学史》1129页罗宗强、陈洪编选择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3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3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38、(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 39、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40、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 41、【体现爱国思想的诗】所谓国家,是由一个或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聚合体,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深深地爱护她,因为有国才有家。这一点在国难当头时国民的爱国情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42、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4)
  • 43、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 44、《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 4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名篇,感情诚挚、气韵浑厚、言辞雅洁、语势腾纵。全诗未着一个“愤”字,却字字含愤、句句连愤,不仅书写出愤之情愫,而且点明了愤之源头,表现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 4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
  • 4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 48、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 49、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50、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51、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吧~
  • 52、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 53、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54、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 55、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56、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57、时间往前,朝代更迭,可属于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爱国精神却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日日夜夜提醒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一刻也不曾忘记,一刻也不敢忘记。这种爱国精神,体现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里,体现在抗倭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里,更体现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里。它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是“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节气,是爱国诗人笔下的一句又一句的感动!
  • 58、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