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 1、(重磅)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70篇
  • 2、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 3、那人便问:“你怎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啊?”
  • 4、⑥持度(dù):拿尺码。
  • 5、《郑人买履》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
  • 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是千古名句。(1)
  • 6、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是千古名句。(1)
  • 7、成语典故: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 8、如此方能处事圆融,自在无碍。
  • 9、【郑人买履译文】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 10、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1、(重磅)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70篇
  • 12、张明听了,抓抓头,好象明白了什么,又好像……

  • 13、成语例句: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 14、异: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 15、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 16、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
  • 1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 1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19、(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20、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不足为外人道、与世隔绝、别有洞天、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曲径通幽、不论魏晋。
  • 21、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 22、曹操的《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他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他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 23、shùmùcóngshēng,bǎicǎofēngmào。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24、妻子: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古今异义词。
  • 25、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 26、要:同“邀”,邀请。
  • 27、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 28、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 29、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 30、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31、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32、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 33、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 34、在《观沧海》中,表现曹操挥师北伐,登上碣石山,初见大海的两句豪迈的诗句是“,。”
  • 35、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 36、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 37、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 38、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 39、(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 40、《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 41、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 42、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

  • 43、以前,有一个从郑国的年轻人,他想到集市买一双鞋子。他坐在椅子上,先量一下脚的尺度,再用笔写在了纸上。
  • 44、部编初中政治教学资源网
  •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 45、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 46、《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 47、过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个傻冒,难道这尺码不是用你的脚量出来吗?有了脚还需要尺码吗?”
  • 48、到了集市,他看上了一双鞋,从口袋里翻尺码。突然,他发现自己忘带了尺寸,未免有些着急,便火急火燎地赶回家,拿完尺码后,又火急火燎地赶回了集市。到了集市,集市却已经散了,王田没有买到鞋,很懊悔。埋怨自己,走出家门时,没有检查尺码有没有带。
  • 49、shuǐhédàndàn,shāndǎosǒngzhì。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50、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 51、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 52、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 53、Seeingthefisherman,theyweregreatlyamazedandaskedhimwherehehadcomefrom.Heansweredalltheirquestions,andthentheyinvitedhimtotheirhomes,wheretheyputwinebeforehim,killedchickensandpreparedfoodinhishonor.Whentheotherpeopleinthevillageheardaboutthevisitor,theyto
  • 54、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