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苏东坡》全网首发,同步免费观看

    1、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写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生,还写尽了大部分人的一生,因此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和感慨。词以“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 2、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苏轼《浣溪沙·荷花》
  •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4、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苏轼《日喻》
  •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 6、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 7、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苏轼《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 8、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 9、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苏轼《菩萨蛮·回文》
  • 10、老钱变法米家谱,妙在短幅开烟屏。——陈泰《为秋堂题钱舜举所画吴兴山水图》
  • 11、商君变法终危已,赵括谈兵竟覆师。——董纪《何必》

  • 1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13、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1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 1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前赤壁赋》
  • 16、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述怀》
  • 17、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 18、Itdoesnotseemlikethehumanworld.
  •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 19、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 2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2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22、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 23、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写酒后月下独自对月起舞。苏轼借用其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去了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用来表达自己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并与月宫的孤寒作比。正因为人间胜于天上,他才欲去又止,实际上抒发了自己对人世的眷恋和人生的热爱。
  • 2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 26、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28、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 29、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苏轼《记游定惠院》
  • 3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 31、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 32、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 33、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苏轼《陌上花三首》
  • 3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 35、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他很想去看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
  • 36、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 37、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 38、他不仅问了这一句,后面还接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现在到底是哪一年?人间是熙宁九年,中秋节这一天,公元1076年,可天上是哪一年呢?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苏轼只是这么一问,这种问本身也带有情绪的,他后边自己做了个解答。
  • 39、商君佐嬴秦,变法开田畴。——陈高《感兴七首·其一》
  • 4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41、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 42、(10)何似:一说何时;何如,哪里比得上。
  • 43、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轼《吉祥寺赏牡丹》
  • 44、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苏轼《日喻》
  •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 45、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 4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前赤壁赋》
  • 47、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 48、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49、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至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 50、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 51、决策传贤际,危言变法初。——苏辙《司马温公挽词四首·白发三朝旧》

  • 52、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苏轼《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