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023-03-06 01:27:07
6435
- 1、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 2、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 3、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写水。在作者的笔下,水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长河,一点一滴的奔涌着。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水位之高,还有水流之急。接下来就漂亮了,“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大家读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啊?其实李白的千古名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化用了郦道元的《三峡》的这段话,而且这段话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之后的水流之急。
- 4、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 5、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辛弃疾
6、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 7、同学们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郦道元他为何要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来写呢?那绝不是为了精简篇幅,而是要从对比中体现趣味,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你看夏水急猛,春水潺潺;夏水多险,春水多姿,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良多趣味。这不仅给简单的写景加注了活力,更与一般古人所认为的“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 8、主旨:《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 9、王命:皇帝的命令。
- 10、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 11、我们不知道郦道元注解的《水经》原本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本《水经》已经散佚。
- 12、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 13、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 14、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 15、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16、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
- 17、今天我们一起欣赏郦道元的《三峡》。
- 18、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 19、按照时间顺序——季节的顺序。先写夏季,再写春冬,最后秋季。因为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有帮助请给好评,谢谢
- 20、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 21、★语文七上《课内古诗词文言文》注释译文赏析(汇总)
- 2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 23、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 24、★语文七上《课内古诗词文言文》注释译文赏析(汇总)
- 25、(16)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26、《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 27、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 28、郦道元在校勘、注解《水经》的时候,引用了很多文献材料补充到《水经》中,有些注明了来源,如:《史记、汉书》。
- 29、《三峡》写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从小喜爱游览山川河流,并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从中节选出的,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 30、自2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5天蔽日。自非6亭午7夜分不见曦月
- 31、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 32、我们不知道郦道元注解的《水经》原本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本《水经》已经散佚。
- 33、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 34、(16)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 3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 37、古文名篇|杜牧《阿房宫赋》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学习杜牧给唐敬宗总结的历史教训!
- 38、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有山才有"所以从山写起.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而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所以重点写水.是为江水作注,所以重点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 39、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 40、严寒酷暑两相宜,送教大成煦如春——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骨干教师送教大成中学
- 41、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也说《三峡》的作者是北魏时代的郦道元,但是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 42、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作者先写山。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第二段开始写水。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 43、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 44、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 45、别了,“不列颠尼亚”•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
46、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 47、课内篇目(按作品音序排列)
- 48、①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 49、①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 50、说起来郦道元虽然身在古代,却仿佛有今天电影特写的手法,他将视线投射于山上,那寄身于岩石之间的柏树,由于山间幽暗,正午之时方见日光,柏树为了生长必须躯体向阳,日久天长遂成怪形啊。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地方,怪柏的存在又展现出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就更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机,让读者顿觉生意盎然。怪柏、悬泉、飞瀑、草木,这一切静中有动,构成了一幅极富动感的图画,也让自然风光有了更多的人文趣味。
- 51、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研学旅行”导师专题研修学习感悟·梁冬青
- 52、永远的钟巧玲老师·陈骏
- 53、②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 54、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 55、郦道元是大地理学家,地理学上还有一门显学,就是《水经注》,郦道元的《水经注》。他不仅是大科学家、大地理学家。这篇《三峡》呢,其实不过是一篇短文。他之所以能够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最为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布局谋篇的精细思量。
5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57、(8)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