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诗中的豪迈,离不开李白当时所处的背景。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盛唐时期。当时的唐朝人都充满着自信。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到的。一向被认为认为是老实人的杜甫,也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充满了自信的诗句。

  • 1、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 2、两首诗一首写于开元盛世,烟花三月送别友人,李白的心情是相对愉悦的;而另一首写于安史之乱时,充满去国思乡之悲。诗意虽不同,两首诗却同样经典。
  • 3、《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晚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的独坐之景。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表现出了李白在生命历程中遗世独立的孤独感。可以说这首诗只有4句,却把孤独写到了巅峰,无人能够超越。
  • 4、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 5、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6、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7、《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8、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 9、诗意大约是捶碎黄鹤楼,黄鹤仙人无处可依,跑到玉帝面前告状,玉帝却把黄鹤流放江南。而此地太守在重建黄鹤楼。整州人都笑话李白为口出狂言“一拳捶碎黄鹤楼”的狂客,连丁十八也作诗讥讽,班门弄斧,扰人酒兴。并自称笔下生花,妙笔绕云自飞,待明日酒醒,佳诗自成,再与好友去游览胜地,领略春晖!
  • 10、阎伯理的这首《黄鹤楼记》古诗后来被人们刻写在重建黄鹤楼第二层大厅内正中央的墙壁上,这是唐代诗人中对黄鹤楼描写得最全面的一篇,它偏重于写实景,非常珍贵。

  • 11、问题:怎样才能每天免费收到这种文章?
  • 12、《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壮志未酬英雄泪
  • 13、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 14、当时诗人很孤独,自己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因为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所以,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15、《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江南春早思故乡
  • 16、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 17、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 18、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
  • 19、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 20、点击上方“诗刊社”可以订阅哦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2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22、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第一次漫游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 23、简析:这首诗也是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友人,诗中将友人比作振羽的黄鹤,自己是没有“琅玕实”的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不舍之情。
  • 24、答案:只需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古诗名句》关注即可!
  • 25、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望黄鹤楼》唐·李白
  • 26、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 27、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
  • 28、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 29、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30、《独坐敬亭山》的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 31、《诗境浅说续编》: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
  • 32、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33、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独坐敬亭山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
  • 34、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35、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 撰稿人:朱虹闫晶柏新凤刘宏福高翔春沈士娟
  • 36、撰稿人:朱虹闫晶柏新凤刘宏福高翔春沈士娟
  • 37、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段佳话。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在诗经乐府中体味旷达的人生。点击下图即可跳转小程序,在(课程)中查看订阅收听。
  • 38、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 39、万顷烟云连梦泽,一川风景借西州。
  • 40、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 41、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 42、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 43、两不厌:指李白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44、李白仿写喜欢的诗作,是想与偶像平视。
  • 45、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
  • 46、让狂人李白折服的男人
  • 47、独坐敬亭山的词语解释:
  • 48、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扩展资料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 49、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去别的地方旅游,即便是舟车劳顿、疲惫不堪,即便最后看到的风景还不如自家门前的风景好看呢?因为我们要去看的从来都不是风景,而是想体验新的生活。
  • 50、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

    简析:这首诗是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所写,诗中没有描写黄鹤楼的景色,也没有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只有诗人对友人目的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 51、简析:这首诗是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所写,诗中没有描写黄鹤楼的景色,也没有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只有诗人对友人目的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 52、《闺怨》——功名浮华又怎奈春光虚度
  • 5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54、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 55、我们都知道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这里其实有一个债主与欠债人的故事。
  • 56、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李白《长歌行》
  • 57、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 58、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 5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60、简析:这首诗是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所写,诗中没有描写黄鹤楼的景色,也没有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只有诗人对友人目的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