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诗文的好处:能够消除孩子的暴躁情绪。许多人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心情愉悦,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诗的美好意境之中。其实,已经有研究表明,诗词的吟诵特质能让人将内心郁积的闷气发泄出来,抑扬顿挫的诵读也有助增强肺活量,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从而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

  •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 2、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 3、相亦,力百花。春到屎坊,拒成灰始。

  • 4、作者:曾巩
  •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 原文:
  • 6、原文:
  •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 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 9、(邪:吗,同“耶”。
  • 10、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11、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 12、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 14、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 15、(方:当……时。
  • 1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17、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 1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 19、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 20、原文:
  • 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22、(洼然:低深的样子。
  • 23、海水,除巫山不是。取次花回,伴修道伴君。

  •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 25、(信然:果真如此。
  • 26、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 27、(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 28、译文:
  • 29、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3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 31、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注释:
  • 32、注释:
  • 3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 34、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 35、(王羲之(321—: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 3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 37、(洼然:低深的样子。
  • 38、作者:曾巩
  • 39、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 40、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4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 42、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 4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 44、(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 译文:
  • 45、译文:
  • 46、(洼然:低深的样子。
  • 47、(邪:吗,同“耶”。
  • 48、注释:
  • 49、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 50、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 51、古文《墨池记》
  • 52、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 53、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 54、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