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2023-02-24 05:19:25
2286
- 1、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高启《舟归江上过斜塘》
- 2、十五年间春梦断,乱山寒食清明。刘辰翁《临江仙·闲居感旧》
- 3、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方岳《如梦令·雨洗海棠如雪》
- 4、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杨万里《寒食雨作》
- 5、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 6、【清明诗句古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是说,请教当地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远处的杏花山村。这是写“未来之美好”。在落拓之外,诗人因想借酒浇愁,而派生出一片诗意广阔的天空。这里面有闲适、有逍遥、有狂放、还有无惧与凛然,壮阔与疏朗。
- 8、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9、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10、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 11、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 13、暖烟夹道清明近,香雪飞空谷雨晴。史谨《柳庄为朱德辰赋》
- 14、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 15、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 16、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 17、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仇远《寒食游陈园》
- 18、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19、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20、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吴潜《如梦令·插遍门前杨柳》
- 21、开岁频风雨,清明气始和。陆游《幽居杂题·开岁频风雨》
- 2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 23、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 2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25、清明池馆,芳菲渐晚,晴香满架笼永昼。曹勋《倚阑人》
- 26、暖烟夹道清明近,香雪飞空谷雨晴。史谨《柳庄为朱德辰赋》
- 27、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 28、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大全
- 29、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30、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 31、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雾遮。锦地绣天春不散,任教檐雨捲泥沙。
- 32、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仇远《寒食游陈园》
- 33、客路逢寒食,清明未到家。曹勋《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二》
- 34、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仇远《寒食游陈园》
- 35、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36、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 37、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 38、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 39、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40、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41、人家二月燕始归,春阴还近清明期。廖行之《春日途中》
- 42、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43、莫惜金钱买玉英,担头春老过清明。黄庭坚《次韵景珍酴醾》
- 44、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 4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 46、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 47、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 48、寒食今年两日晴,已焉疏雨洗清明。赵蕃《简季纯去非》
- 49、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50、《郊行即事》(北宋·程颢)
- 5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52、这首词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也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词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结尾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
- 53、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 54、明日是清明,孤花雪斗轻。杨基《西园梨花春晚开一枝》
- 55、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 56、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 57、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 58、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59、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