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 1、《郊行即事》(北宋·程颢)
  • 2、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赵长卿《虞美人·春寒》

  • 3、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 4、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 5、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李流谦《贻长松寺慈禅师》
  • 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 6、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 7、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 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 10、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1、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 12、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 1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 1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15、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
  • 16、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杨维桢《漫兴七首》
  • 17、今天,我们透过45首诗词,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吧!
  • 18、清明未到未和柔,过了清明春又休。杨万里《雨夜独酌》
  •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苏轼《东坡八首·种稻清明前》
  • 19、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苏轼《东坡八首·种稻清明前》
  • 20、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绿旆当风悬。陆龟蒙《春思二首》
  • 2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 22、同克明曹生清明日登北固山和韵(元·萨都剌)

  • 2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 24、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 25、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 26、春淡淡,渐觉清明,相傍小桃才吐。曹勋《二郎神·半阴未雨》
  • 27、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清明祭诗》
  • 28、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 29、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 30、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 3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 33、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 34、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 35、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36、白日僧归春更静,清明鬼哭夜初分。董嗣杲《重游能仁寺》
  • 37、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张可久《清江引·春思》
  • 38、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 39、【清明诗句古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40、莫惜金钱买玉英,担头春老过清明。黄庭坚《次韵景珍酴醾》
  • 41、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 42、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 43、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 44、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译文
  • 45、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译文
  • 46、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温庭筠《寒食日作》
  • 47、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戴表元《壬午清明》
  • 48、【清明诗句古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49、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 50、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 51、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沈佺期《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 5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 53、人家二月燕始归,春阴还近清明期。廖行之《春日途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