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 1、学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成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為我们安排一切。
  • 2、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 3、修行要在人事环境裡面把烦恼习气磨掉,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逆境不生瞋恚,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 4、向善知识求法,要存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没有真诚恭敬的心,善知识怎麼说,我们也不会开悟。自己真正有修行功夫,这是「因」,以真诚、恭敬心向善知识请法,这是「缘」,因缘成熟,自然有成就,两种条件都不能缺少。
  • 5、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 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 6、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 7、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 8、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 9、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 10、从古今中外的歷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 11、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 12、一切法的功夫都在「行」,也就是要去「实践」。所以对於佛法的道理,我们必须真正去做,才能够体会它的好处,以及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如果体会不到,表示我们没有认真去做,所以没有真实受用。

  • 13、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 14、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眾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 15、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 16、佛法常说「生死事大」,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过去世我们也想过,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世缘放不下,对於世出世法、人我是非、好坏善恶总有贪恋,所以虽然念佛,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準。
  • 17、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捨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 18、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 19、一切法的功夫都在「行」,也就是要去「实践」。所以对於佛法的道理,我们必须真正去做,才能够体会它的好处,以及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如果体会不到,表示我们没有认真去做,所以没有真实受用。
  • 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二个人缘成熟,就专為这二个人说法;如果大眾的机缘成熟,佛就為大眾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眾生真实利益。
  • 20、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二个人缘成熟,就专為这二个人说法;如果大眾的机缘成熟,佛就為大眾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眾生真实利益。
  • 21、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 22、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捨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 23、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 24、佛法一定要回归到「教育」,才能够创造光明的前途,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因為宗教的范围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各各宗教之间,都划清界线,產生对立,只有佛陀教育涵盖十法界,有广大的包容性,能够给予眾生真正的利益。
  • 25、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 26、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 27、凡事都要勤奋、努力的去作,才会有成就。
  • 28、学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成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為我们安排一切。
  • 29、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眾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 30、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讚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眾生生欢喜心。
  • 31、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 32、「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於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 33、我们能够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有大福德的人。应该时常自我反省,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掛?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已经充满著极乐世界的气氛。
  • 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 34、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 35、修行最难的,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 36、古人心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閒自在。现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天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裡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的快乐。
  • 37、学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劝人求佛菩萨,求「人」求不到,我们会生烦恼。求佛菩萨、相信佛菩萨,缘成熟的时候,佛菩萨自然会為我们安排一切。
  • 38、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 39、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眾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 40、修行最难的,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 41、我们修行尝不到法喜、法味,是因為功夫下得不够深,所以佛经上说,大乘菩萨的善根只有「精进」一项,精进才会有成就,鬆懈散漫的态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
  • 42、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 43、自己生死有把握,至於什麼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眾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眾生。
  • 44、来我们道场的四眾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 45、自己生死有把握,至於什麼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眾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眾生。
  • 46、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 47、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 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 48、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 49、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裡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 50、佛法常说「生死事大」,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过去世我们也想过,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世缘放不下,对於世出世法、人我是非、好坏善恶总有贪恋,所以虽然念佛,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準。
  • 51、「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於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 52、世间无论如何变,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时局险恶,灾难频繁,我们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没有清净心、没有智慧和定力,没有办法应付灾变。所以心一定要清净,要能够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 53、「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於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 54、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 55、对治起心动念最上乘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秘诀,只在「老实」两个字,正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只有专信、专念一句佛号,其餘的事情,全部都不放在心上。
  • 56、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讚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眾生生欢喜心。
  • 57、一切法的功夫都在「行」,也就是要去「实践」。所以对於佛法的道理,我们必须真正去做,才能够体会它的好处,以及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如果体会不到,表示我们没有认真去做,所以没有真实受用。
  • 58、向善知识求法,要存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没有真诚恭敬的心,善知识怎麼说,我们也不会开悟。自己真正有修行功夫,这是「因」,以真诚、恭敬心向善知识请法,这是「缘」,因缘成熟,自然有成就,两种条件都不能缺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