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2023-01-24 23:43:22
9302
- 1、自己生死有把握,至於什麼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眾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眾生。
- 2、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 3、古人心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閒自在。现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天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裡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的快乐。
4、我们真正效法古人為法忘躯、不疲不厌,一定会得三宝加持。如果还有贪、瞋、痴、慢,就不能感应,纵使感应,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帮助我们造恶业。
- 5、修行最难的,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 6、修行最难的,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 7、我们能够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有大福德的人。应该时常自我反省,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掛?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已经充满著极乐世界的气氛。
- 8、处在乱世,每个人都觉得很苦恼,如果不学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乱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积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环境,都能够安定自在,所以福报非常重要,我们称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叹佛的福报、智慧都圆满。
- 9、修行最难的,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 10、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 11、从古今中外的歷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 12、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二个人缘成熟,就专為这二个人说法;如果大眾的机缘成熟,佛就為大眾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眾生真实利益。
- 13、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14、所有的灾难,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的,没有烦恼的因,就不会有灾难的果,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
- 15、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 16、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 17、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 18、贪图佛法将来生三善道,还是不能出三界,所以佛教我们断贪心,而不是换贪的对象。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法」就是指佛法。
- 19、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 20、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 21、真正念佛人,身心自在快乐,远离一切苦恼,不老、不病、也不死,时时都有三宝加持,诸佛护念。所以要有信心、有愿力,认真念佛,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不但体质、相貌会改变,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从相貌、体质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 22、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捨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 23、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24、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 25、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讚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眾生生欢喜心。
- 26、我们真正效法古人為法忘躯、不疲不厌,一定会得三宝加持。如果还有贪、瞋、痴、慢,就不能感应,纵使感应,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帮助我们造恶业。
- 27、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眾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 28、古人心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閒自在。现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天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裡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的快乐。
- 29、真正念佛人,身心自在快乐,远离一切苦恼,不老、不病、也不死,时时都有三宝加持,诸佛护念。所以要有信心、有愿力,认真念佛,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不但体质、相貌会改变,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从相貌、体质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 30、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 31、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眾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 32、向善知识求法,要存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没有真诚恭敬的心,善知识怎麼说,我们也不会开悟。自己真正有修行功夫,这是「因」,以真诚、恭敬心向善知识请法,这是「缘」,因缘成熟,自然有成就,两种条件都不能缺少。
- 33、佛法常说「生死事大」,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过去世我们也想过,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但是世缘放不下,对於世出世法、人我是非、好坏善恶总有贪恋,所以虽然念佛,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準。
34、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讚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眾生生欢喜心。
- 35、修行最难的,在於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总以為自己样样都对,这是致命伤。菩萨比我们聪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改正,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愈积愈深,等到果报现前,自己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
- 36、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 37、身体不好是业障。我们身体不健康,表示业障没有消除,所以要有真正的修行功夫,命运才能转变,业障才能消除。修行要发大心,如楞严经上说:「将此身心奉尘剎」,要把身心奉献给无量无边的诸佛国土,「是则名為报佛恩」,这就是真正的报佛恩。
- 38、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 39、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 40、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 41、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修行功夫自然就会得力,读经、研究教理都会开智慧,明白如来所说真实义。
- 42、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真正念佛人,没有妄想,也没有见解,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们只想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别人提出看法,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
- 43、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44、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 45、来我们道场的四眾同修,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见和同解」,专依一部「无量寿经」,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进。
- 46、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裡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 47、即使是发心修行、度眾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 48、自己生死有把握,至於什麼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眾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眾生。
- 49、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 50、真正念佛人,身心自在快乐,远离一切苦恼,不老、不病、也不死,时时都有三宝加持,诸佛护念。所以要有信心、有愿力,认真念佛,十方诸佛都会加持我们,不但体质、相貌会改变,再大的业障也决定消除。所以要想勘验自己修行的功夫,从相貌、体质上,都可以看得出来。
- 51、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二个人缘成熟,就专為这二个人说法;如果大眾的机缘成熟,佛就為大眾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眾生真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