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顺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2023-04-28 00:53:38
2766
- 1、佛法讲要发愿,只要我们有善愿有大愿,迟迟早早都会满愿。
2、「千丈之堤,毁于一蚁之穴」,小事若不加以注意,往往是失败的启端。
- 3、见性之人在生活中,是既现实、又超越。
- 4、感恩生活当中的一切,这一切就都变成了快乐的境界。
- 5、心之分别,能引诸业,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岂可免轮回。
- 6、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7、凡事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 8、一个修行人,他应该是法喜充满的、一切都能够化解的,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
- 9、「无我」才能如实了知,诸事本末,「无我」方能确保不曲解人意。
- 10、在佛门里做功德是舍一得无量报。大家在慧日寺也好,在师父身边也好,哪怕装一张光盘,发一张光盘;哪怕在寺院里洗个碗,扫个地,都是融入到师父的弘法事业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消罪障、增福报。师父有多少功德,大家就有多少功德。
- 11、命由我作,福向己求。
12、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做,才会相应。
- 13、佛法所讲放下”并不等于放弃,很多人以为学佛就要放弃很多,包括事业、家庭,而真正的放下应该是放下对它的执念。
- 14、在修行生活当中,读诵佛经要常自思惟,思惟是为了训练我们善用其心。我们虽然达不到圣者的思惟、佛陀的思惟,但必须要开始学着思惟,就是要好好地来用这颗心,慢慢地从善用其心当中,来一点一点获得胜妙功德。
- 15、当你的内心充满一份光明,你的生活一定充满一份乐趣,一定会体现出自己的一份价值。
- 16、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的去做,才会相应。
- 17、心是很奇妙的,心能造一切。相是我们心造的。佛陀悲悯我们,让我们找到心。在苦难中不知道回归本源。心是大方广,是无障碍,是解脱。众生不知心,随境轮转,在境界中迷失心。
- 18、做任何事情都把它当成修行。好好地用心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才能从做的当中体会到:任何的一件事情,它都离不开我们发菩提心。
- 19、当我们觉得明白了一点的时候,实际回头一看,可能已经走了大半生,甚至一辈子就要过去了。因此,珍惜年轻的时候,不要去烦恼,没有时间烦恼。听听过来人的,默默地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也许我们渴望人生的辉煌,但辉煌真的是从默默无闻中坚持出来的。
- 20、在修行生活当中,读诵佛经要常自思惟,思惟是为了训练我们善用其心。我们虽然达不到圣者的思惟、佛陀的思惟,但必须要开始学着思惟,就是要好好地来用这颗心,慢慢地从善用其心当中,来一点一点获得胜妙功德。
- 21、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22、无所住就是妙用,有所住就是烦恼。
- 23、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多多鼓励,必定胜于大大责备。
- 24、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顺了,目标确定了,我们才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在当下,才会真正地得到幸福和自在。
- 25、要知道,小的过错并不伤及大的善行种源,就如一粒盐只能改变少量水的味道,但却不能改变恒河水的味道。
- 26、修学佛法从发愿开始、从惭愧忏悔开始。有一颗惭愧的心,就能够激励自己向上;有一颗忏悔的心,便可以不断更新自我。
- 27、胸量大,虚空装得,心胸窄,自己容不下。
- 28、修学佛法从发愿开始、从惭愧忏悔开始。有一颗惭愧的心,就能够激励自己向上;有一颗忏悔的心,便可以不断更新自我。
- 29、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
- 30、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我们要和佛的愿力相应,不能和我们自己的业力相应。对凡夫而言,我执的功高我慢造了铁围山。贪嗔痴慢疑那么重,见不到佛,就是因为我们来娑婆世界是业招感来,因此要有大惭愧心。
- 31、战胜欲望才能称为自由人。
32、若以善心说话、身行,则安乐随著其人,犹如影随形一般。
- 33、观音菩萨那种庄严,耳朵上有耳环、有项链、手镯、脚镯,那是代表他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的庄严功德,那种庄严叫十三种报身佛的严饰。这个装饰品不是有相的物质的装饰品,这是累劫积功修德,救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样所造下的生命奇迹,这种功德力称为菩萨的庄严。
- 34、不沉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 35、本觉又是始觉,戒恶修善,修行究竟觉。我们本觉不增不减,依本觉而起修。地藏菩萨是大福德、大智慧者,能转定业的。地藏菩萨是法身大师,代表法身佛,不生不灭。你想见到地藏菩萨,需要先见到自己心,找到本觉。地藏菩萨无量劫来依靠本觉修行。
- 36、学佛落实在哪里?就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我们的身、通过我们的口、通过我们的心来改变自我。
- 37、无所住就是妙用,有所住就是烦恼。
- 38、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外围有多少人在指责我们,确定了自己所做的菩提事业是正确的,就应当努力把自己做好。
- 39、人有身、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没学佛,只看到肉体的一部分,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恐惧当中,然后就用贪嗔痴来填补这个恐惧,错用了因果。如果能够觉悟到精神层次的佛性,修身养性,戒恶修善,完善人格,就是你永恒的财富。
- 40、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颓丧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让心远离执着。
- 41、当我们的心有光明的时候,黑暗就不在了,当我内心追求智慧的时候,烦恼就会被消弱。如果智慧已经成为你心的一种相的时候,烦恼就没有办法再来,因为烦恼一过来,就会变成智慧。
42、地藏菩萨与阿弥陀佛是一还是二?都是一样的。佛佛道统。体就是地藏,相是无量光无量寿,作用是广度一切众生,国土是极乐世界。佛国都是连成一体的,就怕去不了。懂了,千差万别一时通,不懂,以凡夫心徒然分别。
- 43、做人就要敦伦尽分地活在责任、义务中。
- 44、修行说难,一点也不难。对于出家人来说,就看我们能不能生起来对佛菩萨的信心,能不能摸头自省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 45、当你的内心充满一份光明,你的生活一定充满一份乐趣,一定会体现出自己的一份价值。
- 46、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理顺了,目标确定了,我们才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活在当下,才会真正地得到幸福和自在。
- 47、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无形之父母。孝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小孝,在父母膝下承欢;第二孝为大孝,实现父母的心愿;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佛弟子出家,如佛教中佛陀第一次回家就带爸爸证得法眼净,此外,为世界打开了解脱之门,造福了全世界,探索生死根本,带领一切如母有情出三界。
- 48、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我们是怎样用它来认识这个情器世间的?识”是有分别的,有分别就有两边,有两边就是迷,我们在现象界里用的是识,所以我们有生死。
- 49、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外围有多少人在指责我们,确定了自己所做的菩提事业是正确的,就应当努力把自己做好。
- 50、法是渡河的木筏,而不是为人执取,负在背上用的。
- 51、掌握生活中的每一个动点,即能掌握你的人生。
52、坚持我们的信仰不变,我们的道心不变,然后去应于纷扰的世界、变化的万境,这也是很好的一种修行。
- 53、在佛门里做功德是舍一得无量报。大家在慧日寺也好,在师父身边也好,哪怕装一张光盘,发一张光盘;哪怕在寺院里洗个碗,扫个地,都是融入到师父的弘法事业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消罪障、增福报。师父有多少功德,大家就有多少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