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023-03-24 03:05:00
1387
- 1、既然世间的本性惟有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止息痛苦得到真正永恒的安乐呢?
- 2、避免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让自己一无是处。——亚里士多德
- 3、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 4、我们都有着爱的残疾,总是让我们痛苦不已。
- 5、10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 6、在产生这些果支的时候,我们要问:谁是造业者?是谁在爱、是谁在取?又是谁在感受果报?其实,取是由爱而生,爱是由触而来,如是上推,名色由识而来,识因行而生,行因无明而起,整个过程仅仅是从唯法因支生起唯法果支,在生起流转的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作业的我与感果的我。众生因为不了知生死的道理,于彼妄执为有我,为了寻求我的安乐,便去造集三门善与不善之业,从而随业继续流转。
7、关于老仆的前世因缘,佛说:“往昔,宝盖灯佛的像法中,有一快见王子,出家学道,依仗出身,常怀骄慢。和尚说甚深大空义,他听后反生邪见。和尚灭度后,快见诽谤说:‘我大和尚无智慧,只知赞说空义,愿我后世不乐见他。’又说:‘我阿阇黎具足智慧辩才,愿他世世为我善知识。’说完后,教徒众都行持邪见,虽然持守禁戒,但因谤般若、执持邪说,命终后堕入阿鼻地狱,八十亿劫受苦无量。罪毕出狱,生为贫贱之人,五百身中聋痴瞎眼,一千二百身常为人仆。当时的和尚是我前身,阿阇黎即今罗睺罗,王子比丘即今老仆,他的徒众即今见佛发菩提心的邪见女。
- 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 9、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 10、一切菩萨疼爱的独子——有情众生陷溺于三界的不净坑中,如母如亲的声闻、缘觉虽见众生陷入生死之中,只能忧愁哀叹,却不能将其救出,只有商主菩萨不忍亲见爱子的陷溺,而奋不顾身,亲赴不净坑中将爱子救出。所以仅如母之悲尚不足够,需依悲愍,如父勇悍,发起亲自荷负救度众生之担的增上意乐。
-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千世界能够遇见是微乎其微的机会,茫茫人海能遇见是十分渺茫的缘分,若不是上辈子相欠,今生又如何遇见,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没有平白无故的缘分,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或许我们所遇见的人,都是今生该遇见的人,或许我们今生要还的债,都是我们前世欠下的情,遇见谁,与谁相爱在一起,或许就是命中注定。
- 12、他决不会从他过多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 13、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一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零零星星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因此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其政权的,所以五世达赖时期又称”甘丹颇章王朝”。
- 14、在你的人生中,命运的三生石上镌刻着你的理想,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定数的,该发生的一定避免不了,而且就是唯一。
- 15、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 16、应身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菩萨面前显现的他受用报身更极微妙。《观经》上讲,报身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佛之法身更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经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17、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bàng)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 18、当年,第一世噶玛巴都钦松巴遵照上师冈波巴的旨意,来到这一带修行弘法,据说他先后征服了冈波山神和亚丁的山神,使他们由原来的苯教护法神变为密教护法神,后来他创建了冈波涅南寺还有这座邦普寺。在后山的岩壁上,有一幅古老的文字,是噶玛巴都钦松巴用自己的鼻血亲手所写,千百年来无人能破解其意。直到九几年西藏高僧阿公活佛来邦坡寺,终于揭开了千古之谜。这段藏文的意思是:“我行遍了康区,原来这里才是最美丽的地方”。
- 19、诸缘聚生业,以业受苦乐。
- 20、由以上二门心易得定,心得定后,应依已修成之寂止,为现前慧观而修四念住。此观包括自相念住与共相念住两种。身、受、心、法各别的自性名为自相。不论身、受、心、法,一切有为都是无常,一切有漏都是苦性,一切法都是空、无我性,这些是共相。
- 21、有照禅师,在南岳僧众之中,苦行禅定最为第一。曾用僧众一撮盐,自作斋食,以为所侵无几,心里并不在意。以后行持方等,忽见罪业相起,核计当初用盐至此已有三年,增长至于数十斛。照禅师赶紧赔偿,将自己的衣资变卖,买盐偿还僧众。
- 22、摩伽以无逸,得为诸天主。无逸人所赞,放逸为人诃。
- 23、一切菩萨疼爱的独子——有情众生陷溺于三界的不净坑中,如母如亲的声闻、缘觉虽见众生陷入生死之中,只能忧愁哀叹,却不能将其救出,只有商主菩萨不忍亲见爱子的陷溺,而奋不顾身,亲赴不净坑中将爱子救出。所以仅如母之悲尚不足够,需依悲愍,如父勇悍,发起亲自荷负救度众生之担的增上意乐。
- 24、有的人终其一生为寻找一个知心的人,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未能遇见一个懂自己的人,有的人一路上错过爱惜自己的人。
- 25、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中那些已经结束的事情。坦然放下继续向前。
- 26、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7、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28、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 29、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 30、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31、佛说:天降大雨,每一个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却能成满很大的器皿。修学智慧也是一样,从微小开始,最后总会盛满很大的器皿。不仅仅盛满一件,还会盛满多件,这样逐渐增加,能够盛满无数的器皿。
- 32、造业的过程可分为四方面:首先是造业所针对的事物,然后对此事物产生一个造业的动机,有了造业的动机就会采取各种方便、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产生结果。这四个方面称为造业的基、发心、加行和究竟,如果四方面都圆满具足,就称为究竟的业。以下逐次分析十种究竟恶业。
- 3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 34、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35、胎生之外其余诸类如何结生呢?
- 36、晦堂禅师答朱世英:“予初入道,自恃甚易,逮见黄龙先师后,退思日用,与理矛盾者极多。遂力行之三年。虽祁寒溽暑,确志不移。然后方得事事如理,而今咳唾掉臂,也是祖师西来意。”
37、⑹触:由于六根、六尘、识三者和合,开始感触可意、非可意、中庸的三种境界。
- 38、以布施为例,在作任何布施前,都应如是思维:为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我今行此布施。中间应以空性见安住或相似安住,知道布施的我本不存在,所施之物也无实有,而受施者亦如幻化,这样破除布施时的著相实执。最后布施的功德不为自求人天福报、权乘小果,唯愿以此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无上菩提,如是回向可以成就无量功德。《菩萨地论》云:“不要只是为了获得善报而行布施,一切的布施功德都应回向于无上圆满菩提之达成。”
- 39、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费尔巴哈
- 40、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胆大妄为。因为贪欲的驱使,贪取福物,以用资身;滥用僧食,受用花果;借贷僧物,经久不还;倚仗权势,吞夺信施,如此种种难以尽述。众生可怜,无宿命通,见不到前因后果的关系。倘若能像阿罗汉那样现见过去世在地狱受苦的情景,定会心惊胆颤、血汗交流,谁会为一点五欲的享受而毁灭自己,去窃取、滥用这能将身心炸得粉碎的重业原子弹——僧物呢?
- 41、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 42、莲池大师对此论道:“古人为生死行脚,才逢师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论?今人终日杂话,求如二僧,亦不可复得;鬼神在侧,又当如何?噫,可惧也已!”
- 43、没有人能一路单纯到底,但别忘了最初的自我。
- 44、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胆大妄为。因为贪欲的驱使,贪取福物,以用资身;滥用僧食,受用花果;借贷僧物,经久不还;倚仗权势,吞夺信施,如此种种难以尽述。众生可怜,无宿命通,见不到前因后果的关系。倘若能像阿罗汉那样现见过去世在地狱受苦的情景,定会心惊胆颤、血汗交流,谁会为一点五欲的享受而毁灭自己,去窃取、滥用这能将身心炸得粉碎的重业原子弹——僧物呢?
- 45、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 46、幽默的女子,比漂亮的女子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喜爱。幽默会使漂亮更为生动,会使聪明更为出色,使你更具魅力。
47、阿罗汉虽然已经超越了生死,不再于轮回中流转,但其断证功德仅具一分,并未圆满,和佛陀相比起来,差距极远。
- 48、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 49、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 50、在僧众共修时,如果有人中间以绮语中断念诵,影响他人,则会破坏全体僧众共修的功德,并且会损坏施主的福德资粮。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与舍法一样的重罪。
- 5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 52、宋钦宗北狩时,已经立成和议,显仁皇后即将回国。当时钦宗皇帝挽着皇后的手,哭着说:“我如能南归,即使作太乙宫使,也于心足矣。其他我也不存奢望。”皇后则对钦宗皇帝发誓:“我南归后,如不来迎陛下,当瞎我眼!”等到宋高宗时,根本不见有迎复先皇之意。皇后怃然,却不敢力言,不久即双目失明。当时虽然广募医疗,却无人能治皇后的眼病。后有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心喜,请求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您用一眼看视,另一眼该履行您的誓言。”皇后闻言悚然起谢,道士竟自离去。
- 53、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 54、要圆满数息观,必须具六因,即数、随、止、观、转、净。以下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