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才可以止恨。

  • 1、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但丁
  • 2、在僧众共修时,如果有人中间以绮语中断念诵,影响他人,则会破坏全体僧众共修的功德,并且会损坏施主的福德资粮。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与舍法一样的重罪。
  • 3、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 4、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奥斯特洛夫斯基
  • 5、答:因为众生在根器没有成熟之前,如果直说无我空性之义,则其容易堕入断见,会认为既然我不存在,则无造业者亦无受报者,从而谤无因果。所以佛随顺世俗在五蕴聚上安立“我”的名言,因为五蕴相似相续,在此相续所造的业毕竟不会在他相续上领受果报,就此造业受报同在一相续上发生,必不错误,故佛说自作业还自受。
  • 每场相遇都是缘分。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 6、每场相遇都是缘分。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 7、如能断除绮语、说具义语,则生生世世中生在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言畅达,前后连贯,无有差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而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
  • 8、语出清·张南庄《何典》三回。七七做:旧俗人死后逢“七”的祭日,请和尚或道士念经做法事超度亡灵,富贵人家一般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八八敲:指和尚道士敲打法器。形容丧事隆重进行。
  • 9、【释迦牟尼名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 10、关于老仆的前世因缘,佛说:“往昔,宝盖灯佛的像法中,有一快见王子,出家学道,依仗出身,常怀骄慢。和尚说甚深大空义,他听后反生邪见。和尚灭度后,快见诽谤说:‘我大和尚无智慧,只知赞说空义,愿我后世不乐见他。’又说:‘我阿阇黎具足智慧辩才,愿他世世为我善知识。’说完后,教徒众都行持邪见,虽然持守禁戒,但因谤般若、执持邪说,命终后堕入阿鼻地狱,八十亿劫受苦无量。罪毕出狱,生为贫贱之人,五百身中聋痴瞎眼,一千二百身常为人仆。当时的和尚是我前身,阿阇黎即今罗睺罗,王子比丘即今老仆,他的徒众即今见佛发菩提心的邪见女。
  • 11、昔年有群牛贩,驱牛赶路,途中粮尽,饥渴交迫,当时众人共议:众牛终非己物,不如割取牛舌以充饥肠。随即将盐涂于牛口,牛贪咸味,伸舌便舐,牛贩速以利刃截取牛舌,将牛舌放于火上烧烤,这些被活活割下的牛舌成了牛贩渴望已久的盘中美餐。一顿饱餐之后,牛贩相与来到水边澡漱,他们口嚼杨枝,以杨枝揩齿之后,擘以刮舌,这时突然大祸临头,众人的舌根有如烂果,一时都断落了。
  • 12、在僧众共修时,如果有人中间以绮语中断念诵,影响他人,则会破坏全体僧众共修的功德,并且会损坏施主的福德资粮。对于说绮语的人来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诵咒,一边交头接耳,绮语不断,这样会造下与舍法一样的重罪。
  • 13、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

  • 14、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而不是"如果那样,就不会这样了"。生命中,我们经历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 1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列夫·托尔斯泰
  • 16、站在山巅高声一呼,山谷之中自然回声响应。只要余音未尽,回响就不会断绝。报应之理也是如此,在业还未消尽之时相续必感受现报、后报以及余报。如造杀生之业,剥切脔截、炮熬蚶蛎,飞鹰走狗射猎众生,就会堕落在屠裂斤割地狱之中,因为杀生的重业在地狱中穷年极劫备受剧苦。受苦完毕,又堕在畜牲中,作猪马牛羊驴骡鱼鸟,为人所杀,不得寿终,还须以身肉偿还杀债。在畜牲道中,又须历经千生万死。凭着微善,一朝得脱畜道而获人身,由杀业未尽又有住胎而堕、出生即亡,或者十岁、二十岁就夭折而死的。这短命的恶报就是杀生的感受等流果。
  • 17、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 18、“痛苦与安乐又有种种的差别,同样这是从善恶业的种种差别,没有丝毫混乱、各别相应而感召得到的。”
  • 【释迦牟尼名言】任何节约回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 19、【释迦牟尼名言】任何节约回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 20、9古代主管检察的官员。
  • 21、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一《佛说十善业道经》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两舌者,说无舌百舌报。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是: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 2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 23、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 24、如果你不会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 25、(译文)诸位弟子:假若有智慧,没有贪欲执着,则能远离一切障碍;应恒自省察,不令行为有所过失,就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既不是修习佛法的人,也不是世俗之人,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才好。
  • 26、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bàng)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 27、天边无际的众生,由于自爱的本能,无不希求安乐、逃避痛苦,即便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蚊蚁,也是日日都在寻求安乐。然而大多数的众生不明苦乐的法则,不知苦乐的来源,所以无缘踏上安乐的正道。他们往往背道而驰,想求得安乐却未曾种下乐因,想远离痛苦却处处制造苦因,如是而行怎么能离苦得乐呢?其实苦乐的根源只在我们的心、我们所造的业。
  • 28、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29、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哈代
  • 30、面对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按捺不住这些天内心压抑良久的小情绪,倚靠在湖边的栏杆上,坐在湖边的石头上,亦或是站在湖边的浅滩上,收敛起平时在车上的那份矜持,各种姿势各种拍,尽情洗刷这多日跋山涉水以来一路沿路的疲惫不堪。
  • 31、语出清·张南庄《何典》一百回。只有那些吃得苦中苦,历尽艰难险阻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功名事业,才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
  •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 32、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 33、断除十种恶业,就成为十善业。即断杀生、断不与取、断邪淫是身三善业;断妄语、断两舌、断恶口、断绮语是语四善业;断除贪心、断除害心、断除邪见是意三善业。这十善业,如未与四禅、四无色定相联,就成为转生欲界天的因;如与四禅相关联,就成为转生色界天的因;如与四无色定相关联,就成为转生无色界天的因。

  • 34、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袁中道
  • 35、要圆满数息观,必须具六因,即数、随、止、观、转、净。以下分释。
  • 36、关于定与不定业的相,《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明确抉择为:所谓的顺定受业,即是故思已,若作若积集业;而顺不定受业,即是故思已,作而不积集业。所以定业有三个条件:造业先经过思维,是故意的;造业不仅是故意的,而且发之于身口,身体或语言在造作。不仅是作业,而且作业的同时,即已在相续中积集业。
  • 37、当下启迪:端正心念,不掩饰放纵错误,说到底就是一个诚意的“诚”字。对别人诚实难,因为总要掩饰伪装什么;对自己诚实更难,因为总不愿承认自己的不堪。可万法因果,不诚实面对,及时纠正止步,就只能在累积、习惯成自然甚至变本加厉中,不断滑向更深的深渊。
  • 38、拿破仑名言:「如果你认為我比你矮,我将马上砍下你的头,消除这个差别。」
  • 39、圣人救世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 40、我们初生便带有过去世的恶习,由于烦恼恶习随逐,由恶习更复取恶,我们无法自主,心想向善却不能入善,心想离恶却反而入恶,而且一经遇缘烦恼顿生。这就象是有病在身,为病所牵制,一切不能随心所欲一样,我们生来即是恶习重病缠身之人,没有心力安住于善法,这是俱生而来难免的一种痛苦。
  • 41、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奥斯特洛夫斯基
  • 42、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 43、哥伦布名言:「发现只孕育在永往直前的坚持之中,我想,它与懦夫大概永远无缘。」

  • 44、如是发起救度众生之心,然而仅有此心定不能成办,仅凭现在的能力,对一个有情也不能惠予圆满的利益,即使证得二乘阿罗汉果,也仅仅利益少数众生,且所施之利仅为烦恼的解脱,而非一切种智的证得。如是思维谁能圆满成办无边有情的暂时、究竟一切利义呢?则知唯佛方有此能,所以为了成办有情究竟之利,唯有自己发心证取佛位。
  • 我们应断离间语及其习气,不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恶化关系,且应主动善巧地运用语言使关系破裂者重归于好,使关系紧张者得以缓和,使彼此隔阂者沟通理解,这样在我们的周围就会出现团结和睦的眷属,但存这一念善心,可为天地创造吉祥和平。人与人之间产生怨隙,总是由于彼此都执着自我,缺乏沟通与理解,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充当调解的和平使者,用语言去启发、调动双方的善意和宽容之心,为双方的和好积极地创造条件。
  • 45、我们应断离间语及其习气,不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恶化关系,且应主动善巧地运用语言使关系破裂者重归于好,使关系紧张者得以缓和,使彼此隔阂者沟通理解,这样在我们的周围就会出现团结和睦的眷属,但存这一念善心,可为天地创造吉祥和平。人与人之间产生怨隙,总是由于彼此都执着自我,缺乏沟通与理解,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充当调解的和平使者,用语言去启发、调动双方的善意和宽容之心,为双方的和好积极地创造条件。
  • 46、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 47、造业的过程可分为四方面:首先是造业所针对的事物,然后对此事物产生一个造业的动机,有了造业的动机就会采取各种方便、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产生结果。这四个方面称为造业的基、发心、加行和究竟,如果四方面都圆满具足,就称为究竟的业。以下逐次分析十种究竟恶业。
  • 48、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 49、每场相遇都是缘分。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 50、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51、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 52、杀生的动机为贪嗔痴三毒烦恼。如因仇恨而行杀,是由嗔心发起的杀生;为了获取猎物的皮、肉、骨等而行杀,是由贪心发起的杀生;认为杀毒蛇猛兽、蚊蝇蚤虱等是为民除害,如是行杀是由痴心发起的杀生。与此相同,其余九种恶业都因贪嗔痴而发起。
  • 53、又如一个女孩子,对容貌有着本能的我所执,在未被激发前,还有一种含蓄的害羞感,但若受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我执的膨胀会使她变得十分开放而无所顾忌。想象有一个机会:她打扮得风采迷人出现在大众的场合,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成了人们欣羡的视觉中心。虚荣心追求的效果得到了实现。此后我所执就会由于自我炫耀的满足而迅速升级。于是,她对自我形象的执著更会到达迷恋的程度,以至于一举一动都会注意自己的包装和表现,时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