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 1、我们要搞清楚一点,何为“秋思”?是指秋天的相思,秋天的思绪,还是秋天的思恋?
  • 2、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 3、三字经(十父子恩夫妇从)
  • 4、开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 5、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的“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入了脍炙人口的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关于这首小令的意象组合脉络和情景关系,许多名家有过不少讨论:古典文学名家如吴小如、霍松林、陈伯海、方智范等,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有孙绍振、王富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解读,丰富了阐释的含义空间,都能给人或多或少的启发。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结合学生的学情,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这里,笔者在《教师教学用书》分析的基础上,斟酌其他学者的意见,进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通过持续的思考所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6、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7、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 8、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的“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入了脍炙人口的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关于这首小令的意象组合脉络和情景关系,许多名家有过不少讨论:古典文学名家如吴小如、霍松林、陈伯海、方智范等,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有孙绍振、王富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解读,丰富了阐释的含义空间,都能给人或多或少的启发。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结合学生的学情,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这里,笔者在《教师教学用书》分析的基础上,斟酌其他学者的意见,进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通过持续的思考所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 9、(69)小学必背古诗75首——村晚稚子弄冰
  • 10、(67)小学必背古诗75首——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 11、刘梦芙魏新河周燕婷高昌林峰雍平星汉
  • 12、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 13、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14、《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15、(诗词欣赏)母亲节,在古诗词中读懂母爱
  • 16、意深,含蓄无限,玩味无穷;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怪不得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赞:“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 17、(读经典03)读经典——杨绛《我们仨》感人至深
  • 18、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 19、首先,这个“秋思”中的“思”应该是发第四声,在古代作名词使用的时候,指悲伤之思念的时候,大多是读思(四声)。所以《天净沙·秋思》实际上讲的是“秋天的悲伤”,这样就把这首小令的表达范围缩小了一半,而结合马致远的漂泊际遇,这首小令实际上就是抒发他在深秋,四处漂泊的羁旅之愁。
  • 20、为什么说这是唐人的表现手法?我们来看这首小令。
  • 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 21、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 22、笠翁对韵:下卷五歌(国学诵读)
  • 23、萧瑟的秋风拂过一片寂静的林子。不,那算不上是林子,只有几棵孤寂的老树。树叶昏黄无力,树杆上绕着几根干枯却顽强的枯藤,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方……
  • 24、三字经(十父子恩夫妇从)
  • 25、《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2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将它列为元人小令的“最佳者”,并评说“纯是天籁”,又在《人间词话》中称其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极具有意境美是这首小令的突出特点。
  • 27、——三门初级中学七(3)班章靖涵
  • 28、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是一首诗,而是是一首散曲。

  • 29、(国学启蒙《增广贤文》教念)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 30、安全东张家安张晓虹孔繁宇王守仁赵秀敏
  •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32、只有2米的小山为什么这么红
  • 33、(读经典04)偶拾呼兰河传(节选)与大家分享
  • 3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35、如果只读文章不见作者,你很难相信这篇习作出自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子。她不但对原作意境理解准确,想象描写生动具体,而且遣词造句很显老道,状语和定语的运用使得语句的表现力大大加强,虽然她自己还不一定掌握状语和定语的定义。这取决于她对汉语的领悟,聪敏优化了语感,语感优化了行文。我是欣慰之至了。
  • (18)小学必背古诗75首——鹿柴(唐)王维(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36、(18)小学必背古诗75首——鹿柴(唐)王维(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37、窄窄的小桥横斜在宽阔的水面上,桥下潺潺的流水不停地流向远方,四周稀稀疏疏坐落着一些人家。凄清如许,寂寞如许,难免会勾起思乡情结。无论是为功名,还是为了生计,零丁漂泊,满身风尘,悒悒独行,总是叫人纠结的。于是自然而然地有了第三句,秋思的主人翁登场了。
  • 38、首先,这个“秋思”中的“思”应该是发第四声,在古代作名词使用的时候,指悲伤之思念的时候,大多是读思(四声)。所以《天净沙·秋思》实际上讲的是“秋天的悲伤”,这样就把这首小令的表达范围缩小了一半,而结合马致远的漂泊际遇,这首小令实际上就是抒发他在深秋,四处漂泊的羁旅之愁。

  • 3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 40、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的“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入了脍炙人口的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关于这首小令的意象组合脉络和情景关系,许多名家有过不少讨论:古典文学名家如吴小如、霍松林、陈伯海、方智范等,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有孙绍振、王富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解读,丰富了阐释的含义空间,都能给人或多或少的启发。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结合学生的学情,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这里,笔者在《教师教学用书》分析的基础上,斟酌其他学者的意见,进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通过持续的思考所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 41、《天净沙秋思》主要写的是,在一派萧条,凄凉而又悲戚戚的环境里,一位背井离乡的游子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在万物的自然环境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卑微。使得阅读这篇曲子的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深深的哀愁的情绪。
  • 42、学者们在论到这首小令时,往往会拿它与白朴的《天净沙·秋》作比较,以此凸显马致远小令的情景交融特点。这样的比较,虽然对理解马致远这首小令帮助很大,但也带来一些不该有的误解,需要在此加以澄清。
  • 43、(名篇欣赏)—前赤壁赋宋苏轼(附文征明父子手迹)
  • 44、《天净沙·秋思》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 45、谈统编教材教学用书解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失误
  • 46、三字经(十一凡训蒙须讲究)(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4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48、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 49、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50、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 《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 51、《天净沙》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为鼎足对,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 52、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 53、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 54、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5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位诗人伫立在树下,望着树上的乌鸦,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 56、梦烟霏尤悠张芳君白秀萍老墨崔德煌孙文
  • 57、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 58、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 59、《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60、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