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全文为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
2023-04-30 15:38:16
3414
- 1、(名篇欣赏)—前赤壁赋宋苏轼(附文征明父子手迹)
- 2、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 3、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 4、开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 5、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 6、三字经(十一凡训蒙须讲究)(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肃杀之气油
- 8、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 9、——三门初级中学七(3)班叶芷辰
- 10、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的“古代诗歌四首”中,选入了脍炙人口的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关于这首小令的意象组合脉络和情景关系,许多名家有过不少讨论:古典文学名家如吴小如、霍松林、陈伯海、方智范等,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有孙绍振、王富仁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的解读,丰富了阐释的含义空间,都能给人或多或少的启发。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结合学生的学情,也提供了相应的分析。这里,笔者在《教师教学用书》分析的基础上,斟酌其他学者的意见,进而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通过持续的思考所得,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 11、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极其干净简练的语言、特征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傍晚乡野萧索凄清的图画:太阳快要落山了,西风飒飒,乌鸦正在飞回枯藤缠绕的老树,小桥流水边有着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落肃杀。就在这个时候,村外古老荒凉的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彷徨无依的游子还在赶路,看得出这身在异乡的人儿是多么地想家。在这里,一个“断肠人”写出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游子孤苦、苍凉的心境。作者将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景为情设,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物我合强烈地烘托出了游子
- 12、三字经(十一凡训蒙须讲究)(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13、天净沙秋思主要描写了秋天萧瑟的景物: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 14、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 15、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词。
- 16、(美文欣赏14)庄子名篇《逍遥游》康辉诵读附翻译王宠小楷作品
1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8、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 19、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极其干净简练的语言、特征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傍晚乡野萧索凄清的图画:太阳快要落山了,西风飒飒,乌鸦正在飞回枯藤缠绕的老树,小桥流水边有着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落肃杀。就在这个时候,村外古老荒凉的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彷徨无依的游子还在赶路,看得出这身在异乡的人儿是多么地想家。在这里,一个“断肠人”写出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游子孤苦、苍凉的心境。作者将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景为情设,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物我合强烈地烘托出了游子
- 20、风清梅庐龙佩匡晖姜彬马峥嵘周路平黄莽
- 21、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 22、细细品味文字间的那一份感触
- 23、(诗文欣赏)心经全文及解释附十大名家《心经》欣赏
- 24、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
- 25、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极其干净简练的语言、特征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傍晚乡野萧索凄清的图画:太阳快要落山了,西风飒飒,乌鸦正在飞回枯藤缠绕的老树,小桥流水边有着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落肃杀。就在这个时候,村外古老荒凉的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彷徨无依的游子还在赶路,看得出这身在异乡的人儿是多么地想家。在这里,一个“断肠人”写出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游子孤苦、苍凉的心境。作者将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景为情设,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物我合强烈地烘托出了游子
- 26、换言之,如果把整首小令视为对黄昏中,生命体与家的关系的意象建构,那么其形成的,恰恰是前后的两两对比关系,前两句成一组,强调动物(昏鸦)和人,都有可以安顿的家,而后面三句,则强调动物(瘦马)和人,都游荡在路途。这里的关键是,从人的角度看,第一句的“枯藤老树昏鸦”,显然会引发一种萧索落寞之感,但站在乌鸦立场看,枯藤老树,才是它的最好的家。这样,不简单从人的立场,也从动物对象的立场来看待世界,就成了庄子所谓的究竟是“以道观之”还是“以我观之”的不同境界,并有可能形成一种解读的新思路。
27、关于童诗《我的影子》不同版本的思考
- 28、三字经(十二作中庸乃孔伋)(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29、经典咏流传:王之涣《登鹳雀楼》|回望千年,看他独立鹳雀楼上
- 3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
- 31、经典咏流传:《三字经》全文朗读+注音+注释
- 32、王善同黄爱和刘希波查筱英左启顺何乃政
- 33、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 34、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
- 35、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 3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位诗人伫立在树下,望着树上的乌鸦,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37、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 38、——三门初级中学七(3)班章靖涵
- 39、《天净沙 秋思》是马致远的成功之作,被称为“秋思之祖”,可见其作品之高妙。我们先温习一下这首作品:
- 40、《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 41、笠翁对韵:下卷五歌(国学诵读)
- 42、蒋世鸿张庆辉胡水莲华慧娟侯兴黉海天风
- 43、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 44、编辑码字不易,求转发,求点在看,求关注,感谢!
- 45、欢迎喜欢阅读喜欢朗读的朋友加入我们!
- 46、只有2米的小山为什么这么红
47、三字经(十父子恩夫妇从)
- 48、《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 49、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 50、《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 51、(17)小学必背古诗75首——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 52、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