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1、作者:许文通
  • 2、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3、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 4、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 5、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7、作者:(宋)刘禹锡
  • 8、原文:
  • 9、(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11、《出塞》
  • 12、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 13、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14、【菩萨蛮】

  • 15、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 16、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 17、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 18、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 (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 19、(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 20、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 21、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 22、作者:贝琼
  • 23、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 24、宋陆游

  • 25、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 26、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27、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 28、作者:张耒
  • 29、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 30、(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 3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3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33、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 34、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 3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36、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 37、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 38、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 39、(信然:果真如此。
  • 4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41、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 42、(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 43、作者:张耒
  • 44、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午日观竞渡】
  • 45、【午日观竞渡】
  • 46、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 4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 48、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49、三国曹植
  • 50、(王羲之(321—: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着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干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 51、作者:曾巩
  • 52、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 53、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