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2023-05-19 13:59:07
1303
- 1、赏析王维说,沿途经过的郡县,就像是浮在了前头的水面上;江面泛起的波澜,摇动着远方的天空。
2、“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 3、(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4、山中送别shānzhōngsòngbié(唐)王维(táng)wángwéi山中相送罢,shānzhōngxiàngsòngbà,日暮掩柴扉。rìmùyǎncháifēi。春草明年绿,chūncǎomíngniánlǜ,王孙归不归wángsūnguībúguī?
- 5、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6、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 7、wángsūnguībúguī
- 8、(唐诗三百首*)王昌龄《采莲曲》
- 9、shānzhōngsòngbié
- 10、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 11、(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12、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
- 13、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
- 1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15、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 16、《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词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有如下:
- 17、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 18、首联从大处着笔,气势非凡,将相隔千里之画面,纳入一览,勾勒出汉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雄壮的基调。颔联写山光水色,作为画的远景。颈联“浮”与“动”二字画龙点睛。尾联言尽襄阳美好风光,欲留与山翁共醉方休。
- 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21、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22、(唐诗三百首33)卢照邻《元日述怀》
- 23、(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24、《山中送别》为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依依难舍的深厚友情,表现了送别友人后诗人寂寞和思念的心情。
- 25、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26、《山中送别》王维(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问题已解决记的采纳,点击右下的采纳。
- 27、✦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 28、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汉江临泛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 29、王维《山中送别》全诗是:送别/山中送别/送友作者:王维(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30、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王维《春中田园作》
- 3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33、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 34、译文: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
- 35、与你一起走过的第327天
- 36、掩: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37、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裹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 38、(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 39、(唐诗三百首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40、都是送别友人的山中送别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别董大只是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展现豪迈豁达的胸襟
- 41、奇石一般出产在:一河道里,如黄河石、三峡石;二开采矿及矿洞如熔岩、矿物晶体、玛瑙玉等,三是地表,如风砺石,奇石资源在没有热起来之前比较好找,一旦一个石种发现,10之20年就资源告罄了。汉江奇石应该就在汉江中上游资源丰富些
42、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 43、rìmùyǎncháifēi
- 44、字词典故“郡邑”:(府县。秦汉后,郡比县大。)“浦”:(水边。)
- 45、(唐诗三百首21)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46、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送康太守》
- 47、(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 48、③接着颈联中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动起来。
- 49、(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50、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51、人们又如同大雁北归一般,
52、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 53、“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 54、襄阳:今属湖北,位于汉江中流。
- 55、汉江是比较平缓温顺的,与荆门山那里的长江水是完全不同的。人说“荆门山”前的江水:“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而汉江的中游,河道宽阔,江水缓流,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加之人们传说这汉江水就是与银河对接的那条河流,所以王维说这里的江流是天地之外的。她在青山之间静静流淌,烟波中的青山在水色里,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眼前一切,宛如仙境。
- 56、(唐诗三百首65)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