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待人要学习谦虚、忍让,对於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2023-03-28 22:48:57
4004
- 1、三缄其口为宜!世人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 2、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限意未,亦有无限受用。
- 3、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 4、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 5、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 6、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 7、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9、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 10、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 11、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 12、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 13、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 14、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 15、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 16、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闪,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 17、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18、从古今中外的歷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 19、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 20、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 21、「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於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
- 22、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终生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
- 23、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 24、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 25、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 26、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 27、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28、忍辱,不但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 29、传道、弘道都不能勉强,要随缘,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大原则。缘分成熟的时候,凡事都会自然成就。世尊当年也是如此说法,如果只有二个人缘成熟,就专為这二个人说法;如果大眾的机缘成熟,佛就為大眾说法。随缘说法,应机施教,才能惠予眾生真实利益。
- 30、三缄其口为宜!世人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 31、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 32、在大灾难中,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会被魔破坏。魔已经造太多罪业,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态,等灾难过后,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
- 33、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 34、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 35、我们能够真正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有大福德的人。应该时常自我反省,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掛?必须作到「万缘放下」,才算具足信愿,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日常生活已经充满著极乐世界的气氛。
- 36、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为强出头。
- 37、我们真正效法古人為法忘躯、不疲不厌,一定会得三宝加持。如果还有贪、瞋、痴、慢,就不能感应,纵使感应,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帮助我们造恶业。
38、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 39、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 40、看到别人有过失,必须是真正的同参道友,才能够规劝,而且劝不要超过三次,以免结冤仇。与大眾相处,心地要保持清净、平等,道场是佛菩萨建的,谁不如法,佛菩萨自然会迁单。即使是离开道场的同修,我们还是平等看待,一切都交给佛菩萨安排。
- 41、从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42、古今达士之为人处世、涵养识见是智慧之结晶,可令学人受用终生,但我们也不能僵直理解、机械照搬,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正知、正见、正行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 43、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 44、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 45、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 46、古人心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閒自在。现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天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裡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的快乐。
- 47、忍辱,不但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48、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 49、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 50、嗔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 51、从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52、人说一句诺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诺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 53、作福更宜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 54、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 55、古人心地清净,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何等的悠閒自在。现代人好事,少事希望多事,多事还希望有更多事,整天忙得团团转,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这裡我们细心去体会,才知道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是真实的快乐。
- 56、「无量寿经」会集本,有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慈舟法师的科判与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李老居士眉註虽然简单,重点都已经标明清楚,对於学习讲经的人,的确是难得的好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