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其他小朋友画的农民画!

  •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2、(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 3、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 4、★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
  • 5、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6、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 7、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8、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 9、注释:①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②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③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④开:劈开,断开。⑤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⑥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⑦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⑧出:突出,出现。⑨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 10、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 11、《望天门山》的古诗意思: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12、闪亮古诗词:《竹石》郑板桥
  • 13、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 14、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 15、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漂来。
  • 16、这首诗就是李白年轻的时候漫游长江三峡所写的。他是怎样写出这首诗的呢?一起来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 17、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18、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望天门山》的常见注释考试要点:
  • 19、《望天门山》的常见注释考试要点:
  • 20、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gūfānyīpiànrìbiānlái。
  • 21、【望天门山古诗的意思】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 22、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23、《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 24、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 25、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 26、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gūfānyīpiànrìbiānlái。
  • 27、《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 28、(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29、创作背景: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 30、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 31、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 32、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 33、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34、“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 35、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 36、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 37、典故:商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物叫伊尹,他接受商汤的聘请即将就任宰相。据说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坐着船从太阳边上划过,寓意是接近君王。
  • 38、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 39、《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40、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 41、《望天门山》是写青年时的李白,、《早发白帝城》是写老年时的李白,虽然相隔三十五年,但是两段时间之间,李白的理想有变化吗?
  • 42、江浙人民,我李白来也!
  • 43、走进《早发白帝城》,对比两首古诗,探寻李白的一生。
  • 44、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45、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46、儿童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
  • 4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48、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 49、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50、两岸的青山隔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像从日边悠悠驶来
  • 51、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 52、“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行舟)上望天门山的。解析:山由静态变成动态只能说明舟行江下,诗人立足于小船上穿行大江。
  • 5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54、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