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己挺现实的,我只相信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日久生情。

  • 1、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并且都基于自己的角度。其实,看见的未必是事实,看不见的未必不存在。比如因果和轮回,我们好像看不见,但它们每时每刻在陪伴着我们默默上演。
  • 2、白云无心真如佛性德厚福隆泽雨无偏
  • 3、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 4、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 5、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 一念不生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6、一念不生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7、将恩惠刻在岩石上,将仇视写在沙滩上。佛祖会保佑心地善良的你。
  • 8、我们往昔对禅定的理解,就是散乱为过失,清净为功德,因此一座结束后就开始辨别,修法中占主导的是散乱还是清净?但现前我们已经知道,只要能对治烦恼,妄念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
  • 9、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 10、佛光普照梵宇庄严弘法利生深妙圆融
  • 11、当我们做某件善事时,突然观察到自己内心为世间八法所缚,该怎么办呢?我想还是先暂停做这件善事,等到自己能提起正念,树立正确发心时再去行持善法可能更好一些。若自己的发心不正,所行持的任何善法对解脱而言,均没有任何利益。
  • 12、最新、最全的书法作品,
  • 13、低调,是一种超然洒脱、平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低调做人,就是卑微时豁达大度,显赫时不骄不躁。低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大气、一种从容。低调做人,就是要学会藏锋敛迹,多思慎言,与人为善;还要学会谦虚平和,淡泊豁达,心胸宽广。低调,让你拥有坦荡人生,宠辱不惊!

  • 14、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 15、虽然我们已获得暇满人身,但由于宿世习气烦恼沉重以及多方面条件不成熟之故,身心仍会被很多世间琐事束缚而无法抽出很多时间修法。如何才能将有限时间中所修的法变成无量之功德呢?就要依靠清净之发心。
  • 16、只有当自己的内心逐渐变成教法时,才真正实现了闻法的意义。
  • 17、你的内心改变了,你的世界也就改变;要让事情变好,先让自己变好!
  • 18、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免角。”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关键在于懂得时时刻刻将各种对境转为道用,而不是庸俗地随波逐流,在滚滚红尘中迷失自心。
  • 19、当下不能呈现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所遮止。因此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应起到对治烦恼的作用,若不能调伏内心,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而言,仍旧非常遥远。
  • 20、佛光普照梵宇庄严弘法利生深妙圆融
  • 菩提心是一切法之精华,我们的修学一旦失去了菩提心,即便对其他法门有多么了解,从事的善行有多么广大,想要成办解脱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呈现菩提心。
  • 21、菩提心是一切法之精华,我们的修学一旦失去了菩提心,即便对其他法门有多么了解,从事的善行有多么广大,想要成办解脱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呈现菩提心。
  • 22、相信很多修行者,由于宿世善因以及今生值遇众多善知识之故,已经在很多导师座下系统听闻过一些教法,对佛教的很多道理也已经有所了解。但仅仅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口中说的再好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只有将所听闻的教法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修法。
  • 23、障尽解脱普皆回向福聚无量明心见性

  • 24、别人做什么,我们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即使心累了,也要好好的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 25、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 2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 27、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 28、菩提心是一切法之精华,我们的修学一旦失去了菩提心,即便对其他法门有多么了解,从事的善行有多么广大,想要成办解脱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呈现菩提心。
  • 29、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 30、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 31、有些人说,自从进入佛门以后,虽然自己没有修过很多法,但是性格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这充分说明你调心的功德正在呈现。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对治内心的烦恼,当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时,性格自然会越来越调柔。
  • 32、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 33、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 3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 35、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时时都在救度众生,没有刹那间断,但众生能得到多少加持,则取决于个人的信心等多方面条件。所以真正的加持,是烦恼减少,信心和慈悲心增长。
  • 百年好合相濡以沫沧海横流无欲则刚
  • 36、百年好合相濡以沫沧海横流无欲则刚
  • 37、你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尽管他们最后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却在你心底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这些来来去去的人,构成了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 38、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39、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 40、修行人要时时观待自心,因为心才是万法之根源,身语之统帅,行道之根本。我们今生信仰佛教,是为了成办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而想要圆满这三种幸福,必须要在调心上精勤努力。
  • 41、人生的许多平凡、平淡、平庸,常归因于一个字:怕。怕得到的会失去,怕转身了就是永别,怕摔跤后再也起不来,在怕中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人生就是一条路,走一步有一步的景观。上帝不会眷顾谁,你有勇气放弃,才有机会得到。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哪怕败得彻底,就当赶上命运的另一盛宴。
  • 42、【四字静心禅语】月水空灵莲华九品道心默印真诚平等
  • 43、辩才无阂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 44、胸怀坦荡,处事坦然,心宽体健,益寿延年。
  • 45、我们现前还是具缚凡夫,所以无意识中起现一些昏沉和掉举,是很正常的事。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当这种显现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提起正念,把心收回来,而不随着烦恼漂泊,这就叫做调伏。
  • 46、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 47、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48、善事多做,长存善念,问心无愧,理得心安。
  • 49、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 50、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是调伏内心,因此不要总是谈论自己做了多少件善事,而应时时反观自心,谈谈自己的内心改变了多少。
  • 生活里谁伤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够尽快化解自己的愤怒。或者原谅,或者忘记,或者沉默。心本自静,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 51、生活里谁伤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够尽快化解自己的愤怒。或者原谅,或者忘记,或者沉默。心本自静,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 52、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 53、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 54、若没有认清自己的缺点,即便导师多么殊胜,我们也永远无法得到调伏。
  • 55、有些人总觉得修法太累,要多多休息,保养身体。当然,这也是珍惜人身,但我想这样的珍惜恐怕是搞错方向了。我们所谓的珍惜人身,是要精进修法,利用宝贵的人身成办解脱,利益众生。若时时给自己的修行打折扣,这可真不是一件好事。
  • 56、心有主见,不听传言,莫论人非,笑对人间。
  • 57、佛教思想源于宇宙世界有情智慧的返璞归真。传递佛门各宗善知识,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传播无上光明智慧,证悟无上菩提密义。
  • 58、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 59、若前行力量不够,则达不到符合传承标准的寂止;没有寂止的功夫,胜观也无法呈现,解脱更遥遥无期。前行的道理并不难了解,难的是真正融入内心,故必须摒弃轻视之心,座上、座下精勤修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