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楠《論語正義》引王氏云,以義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這個意思跟上面的也基本一致。

  • 1、西湖览毕归兴忙,川无大小人相羊。——陈藻《姚晋卿溪阁行》
  • 2、西湖览毕归兴忙,川无大小人相羊。——陈藻《姚晋卿溪阁行》
  • 3、这章的根本就两字:“周”和“比”。何谓“比”?“比”在甲骨文里是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典型的象形字;“周”,甲骨文里是“田”里有四点,表示把田里都种满了,因此就有周遍而没有疏漏的意思。

  • 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欧阳修《纵囚论》
  • 5、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 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继续。
  • 6、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继续。
  • 7、即便是在我们现在,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应该去团结他们,和他们交朋友,但是却不应该互相之间比较来比较去,因为比较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比较除了能让你获得虚伪的性感,如果比较不够的话就会给你带来不好的自卑感,这一切对你自己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
  • 8、其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
  • 9、君子以直报怨《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打!吃了你的打出来,喝了你的让他吐出来,再让他喝回去。才是真君子,大丈夫。
  • 10、所以对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对人要广泛的好,我们不要存有私心,有私欲夹杂进去,然后对谁好、对谁不好。我们心里面有偏私,特别是到时候结党营私,这个就很可怕了。
  • 11、法缘慈悲,法指真相,证悟诸法本空,众生就是众缘和合生起的假象,当体即空。只是众生迷惑不知,执著五蕴为我,从而虚妄造业,冤枉遭受果报。圣人依法慈悲众生,令其离苦得乐。
  • 12、你说一般小人会怎么样?这个人表现好,我跟他玩,我向他学习;这个人差我不行,我讨厌他。这是一般人的想法,你这样是没办法做好一个好领导的。
  • 13、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韩愈《原道》

  •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16、法缘慈悲,法指真相,证悟诸法本空,众生就是众缘和合生起的假象,当体即空。只是众生迷惑不知,执著五蕴为我,从而虚妄造业,冤枉遭受果报。圣人依法慈悲众生,令其离苦得乐。
  • 17、小人夸得志,君子思归欤。——詹初《有感》
  • 18、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欧阳修《纵囚论》
  • 弊而不去则小人得志,坏而不葺则王者失。——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 19、弊而不去则小人得志,坏而不葺则王者失。——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 20、小人靡忖度,假宠愈放肆。——李覯《寄祖祕丞》
  • 21、弊而不去则小人得志,坏而不葺则王者失。——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 22、对此句的解释大体就是:
  • 23、爰有小人儒,从帝蠭螫。——五迈《书怀奉简黄成甫史君》

  • 24、有鉴于此,我对本节经文的理解是:孔子说:君子广结善缘、接济贫寒而不结党营私、作恶图利,小人结党营私、作恶图利而不会广结善缘、接济贫寒。
  • 25、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 26、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孟郊《秋怀十五首》
  • 27、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 28、仁言利溥章疏醇,宽全君子排小人。——宗源瀚《重修赵清献公祠诗以落成》
  • 2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30、每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换个角度看,小人的比正是君子周的前提基础和条件。
  • 31、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普遍,小人偏党。依普遍、偏党讲,普遍就是周,偏党就是比。这是从心量来讲。朱子说:“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君子心量广大普遍,没有小我,这叫周。小人心量狭小,偏私结党,这叫比。
  • 32、君子普遍,小人偏党。依普遍、偏党讲,普遍就是周,偏党就是比。这是从心量来讲。朱子说:“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君子心量广大普遍,没有小我,这叫周。小人心量狭小,偏私结党,这叫比。
  • 33、周而不比意思是: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周,圆周,合围合群。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

  • 34、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曹植《杂诗·飞观百余尺》
  • 35、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孟郊《秋怀十五首》
  • 36、君子有顾藉,小人无愧怍。——郑刚中《玉女泉以招提孤僻而名高华清泉坐天宝荒淫而》
  • 37、在心里面先盘算好自己的利益,盘算自己的名声,跟人家合作也只是暂时的,互相地利用。没有合作的话有些事情做不成功,所以说他们也是为了利益才能走到一起。所以说“小人比而不周”,没有真正地团结合作,只是表面的,表面上还是合作,内心不团结。
  • 38、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 39、(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 40、对于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句话语出论语为政篇,孔子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言论,是因为在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大部分的贵族官员都期望着变法、改制,这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非常反感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他们将那些仅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祖制的官员设为小人,他们没有廉耻,罔顾礼仪,只为个人利益而结成朋党,但因为他们确实能够获取现实的利益,因此这种官员越来越多,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守旧派则始终是极少部分的人,这孔子才会有一种孤家寡人的感觉,将自己比作手里也有讲求忠信的君子,而痛斥为不守礼的小人。
  • 4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42、君子公平正直,小人自私无公,分辨君子与小人,即在公私二字。依公、私讲,公是公平正直,私则与此相反。公就是周,私就是比。君子办事,为公而不为私。平时修养亦是去其私心,存其公心,此即周而不比。小人办事,为私而不为公,心中所想也是有私无公,此即比而不周。
  • 43、孔子把“周”用来形容君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君子平等地对待任何人,不偏不倚,不远不近,不亲不疏。儒家思想中,倡导“中庸之道”,君子就像是一个圆圈的圆心一样,他们对待人没有任何的偏袒,处理人际关系,四平八稳,和所有人都保持相同的距离。

  • 44、夫子讲的话把现在的人都讲得很清楚,所以我们要多学。
  •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东方朔《七谏》
  • 45、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东方朔《七谏》
  • 46、比,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排在第八卦,主要讲内外交往和相互团结。因此“比”,其实最初并非一个贬义词,和“周”一样,都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高下之别。但是到了孔子的这句话里面,“小人比而不周”,比字就成了贬义词,和小人的关系划上了等号。
  • 47、《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48、但是出现了“口”字后,“周”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表示田地里的庄稼茂密,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周密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从用、口。”
  • 49、比:通常指勾结。朱熹认为,“比,偏党也”。比应指只关心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而不关心大集体利益的行为。周、比二字实质就是公、私之分。
  • 50、小人缪好事,大册挟晨暝。——苏籀《次韵待制王公出示李公丞相鼓山唱和之什不揆》
  • 51、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 52、是不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 53、所以孔子在这里讲这两句话,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时时刻刻要反省自己,我们的心理是私心呢?还是公心,自己时时刻刻要拿公私,这两个字反省自己。

  • 54、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