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和对环保的重要性

  • 1、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2、宋林生
  • 3、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李存勖《一叶落·一叶落》
  •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5、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7、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 8、青海:指青海湖。

  • 9、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 10、译文
  • 11、赏析
  • 12、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14、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 15、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 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17、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 18、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 19、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 2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 2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2、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2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24、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 2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26、赏析
  • 27、《题西安邸》
  • 2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 29、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30、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 31、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 32、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 33、唐杜甫
  • 34、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 35、宋陆游
  • 36、第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 37、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3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9、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4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41、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42、《过零丁洋》
  • 4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 44、“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4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46、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47、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 4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49、《题西安邸》
  • 50、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 5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2、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 53、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54、《记南征诸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