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唐朝诗人李端

  • 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2、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示例:薛姨妈是个的人,倒还易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 3、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4、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5、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 6、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 7、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 8、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 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 10、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 11、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12、能近取譬:譬:打比方。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示例: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章炳麟《菌说》)
  • 13、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 14、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15、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 16、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17、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示例:,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 18、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20、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
  • 21、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 22、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李白《鞠歌行》
  • 2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24、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 25、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示例: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 26、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 27、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 2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 29、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示例: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近义词: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反义词:表里如名副其实。
  • 3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31、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 32、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 3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 34、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示例: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唐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他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但是孔子又
  • 35、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 36、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 3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38、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 39、德不孤,必有邻。
  •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示例: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论语》《颜渊篇》主要讲述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
  • 4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42、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 43、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 44、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 45、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 46、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 47、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 48、寝不尸,居不容。

  • 49、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 50、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 51、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 52、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 53、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