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人生态度,才是最高的人生智慧。

  • 1、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3、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4、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 6、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 7、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 8、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9、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10、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 1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 12、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13、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14、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1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1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1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18、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19、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
  • 20、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
  • 21、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22、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2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24、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 25、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26、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27、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 28、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29、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30、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3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3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33、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34、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3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3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37、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38、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39、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 4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41、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42、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4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44、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45、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46、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 47、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48、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49、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50、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 5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52、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5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54、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55、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