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023-05-02 01:02:07
6549
- 1、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 2、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的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的诗宏伟。
3、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fèng凤huáng凰tái台shàng上fèng凤huáng凰yóu游,fèng凤qù去tái台kōng空jiāng江zì自liú流。wú吴gōng宫huā花cǎo草mái埋yōu幽jìng径,jìn晋dài代yī衣guān冠chéng成gǔ古qiū丘。sān三shān山bàn半luò落qīng青tiān天wài外,èr二shuǐ水zhōng中fēn分bái白lù鹭zhōu洲。zǒng总wèi为fú浮yún云néng能bì蔽rì日,cháng长ān安bú不jiàn见shǐ使rén人
- 4、晋代衣冠成古丘。jìndàiyīguànchénggǔqiū。
-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 6、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 7、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 8、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 9、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 10、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 11、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 1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轮转之速,令人恍惚。
1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4、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fèng凤huáng凰tái台shàng上fèng凤huáng凰yóu游,fèng凤qù去tái台kōng空jiāng江zì自liú流。wú吴gōng宫huā花cǎo草mái埋yōu幽jìng径,jìn晋dài代yī衣guān冠chéng成gǔ古qiū丘。sān三shān山bàn半luò落qīng青tiān天wài外,èr二shuǐ水zhōng中fēn分bái白lù鹭zhōu洲。zǒng总wèi为fú浮yún云néng能bì蔽rì日,cháng长ān安bú不jiàn见shǐ使rén人
- 15、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 16、今天我们要赏析的篇目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 17、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 18、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19、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 2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 21、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 22、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23、这两句诗,实际上这首七律,都是在刻意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诗。你说的这一句,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翻版。说它流畅疏荡则可,指起高超绝伦则不必。这样的模仿本来就落了原作的下风,更何况这种古诗形式的起法,本来就不是律诗的正格。我想李白的这句诗之所以有名,更可能是那个流传已广的传说,而不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最伟大诗人也不可能每首诗都好,更何况七律本来就不是谪仙所喜欢的文体。
- 24、《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 25、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 26、诵读专家:李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主播)
- 27、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应该指三四二句。
- 28、“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轮转之速,令人恍惚。
- 2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3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31、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 3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34、主要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当然还要看上下句,结合起来看有可能会采取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 35、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 36、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 37、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 3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39、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是南北相连的三座山峰的合称。“三山半落青天外”,说的是从凤凰台望去,三山渺远只有一半在眼里,另一半则落在了天外。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次经过南京的时候,也曾经登上凤凰台。远望三山,渺渺茫茫,若有若无,真的走到那个地方,陆游说距金陵才五十余里。这种观感似乎可与李白目中所见相互印证。水是长江水,有的说是“二水”,有的说是“一水”,“一水”是就江流的整体而言,而“二水”则就江水环洲流过的部分而论。称谓虽有不同,视角亦有分别,但意思却是一贯。“二水中分白鹭洲”,说的就是白鹭洲将长江水一分为与
- 40、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41、唐朝时期,凤凰台附近与长江还紧邻着,但也正是这一时期,这里的地理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 42、他跟随永王璘顺江东下的时候就写过“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言,大有自比谢安之意。他对金陵的情感,对六代尤其东晋的情结,可能也与谢安相关。这种情感归根到底是一种抱负未能施展的寄托。《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固然可以解读为诗人某个生命节点之中突发的怨艾,也可以当作贯穿其一生的纠结。即求仕不遇,求隐不安,百般挣扎,始终徒劳。此诗之好或许并非在它背后的寓意,而在诗人将寓意转化成了可见的景观。台阁、古迹、山水还有历史,仿佛一一收获了李白的心事,而后又将他的心事埋藏起来,彼此像是有了默契。诗人的忧郁也因此变
43、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 44、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应该指三四二句。
- 4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 46、李白所写的金陵凤凰台,故址在今天的南京城西南。关于凤凰台的位置和它的名称来历古代说法不一。李白作诗的时候也未必搜求故实,或许只是诗人就凤凰台的名称进行想象和发挥罢了。随着李白诗流传得越来越广,他的诗句反倒成为金陵有过凤凰台的最有力证据了。元代诗人和评论家方回说过,李白这首诗虽以凤凰台为名,却不以此台为局限,他的心目游走于台上之景,更游走于台外的风光。
- 47、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 48、比喻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 49、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 50、书写专家:陈爱民(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 51、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 5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53、主要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当然还要看上下句,结合起来看有可能会采取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 54、这两句诗,实际上这首七律,都是在刻意模仿崔颢的黄鹤楼诗。你说的这一句,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翻版。说它流畅疏荡则可,指起高超绝伦则不必。这样的模仿本来就落了原作的下风,更何况这种古诗形式的起法,本来就不是律诗的正格。我想李白的这句诗之所以有名,更可能是那个流传已广的传说,而不是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最伟大诗人也不可能每首诗都好,更何况七律本来就不是谪仙所喜欢的文体。
- 55、二水中分白鹭洲。èrshuǐzhōngfènbáilùzhōu。
- 56、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 5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 58、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 59、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 60、(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全集(共137集)